《哪吒2》成票房新王,中国电影的IP时代来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6 19:46 3

摘要:距离《长津湖》在2021年9月拿下57.75亿票房已经过去了三年半,这三年是中国电影缓慢恢复的三年。在这三年里,除了《长津湖》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外,只有《满江红》一部作品跻身内地影史前十的行列,可以说中国院线苦无大热片久矣。

过去三年是中国电影缓慢恢复的三年。

作者 |王毓婵

编辑 |乔芊

2025年,春节档创造了三个第一。

总票房95.10亿元,破春节档票房纪录;

总观影人次1.87亿,破人次纪录;

以及,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以57.76亿元累计票房超越旧王《长津湖》,成为中国内地影史的票房新王。

距离《长津湖》在2021年9月拿下57.75亿票房已经过去了三年半,这三年是中国电影缓慢恢复的三年。在这三年里,除了《长津湖》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外,只有《满江红》一部作品跻身内地影史前十的行列,可以说中国院线苦无大热片久矣。

好在春节档的魔法时隔多年再次起效,《哪吒》从上映到破纪录仅用了8天5小时。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哪吒》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这一部电影占据了整个春节档总票房的一半以上,过去十年来春节档从未见过如此的集中度。

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

今年春节档的罕见之处,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令人不得不在意的“IP续作扎堆”现象。除了《哪吒》这一时隔五年的续作外,与之同期角逐的《唐探1900》《熊出没·重启未来》《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蛟龙行动》也都是知名IP续作。虽然《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并非续作,但也同样是知名老IP。可以说,中国电影人一起吃上了IP红利,这是整个市场多年累积的结果。

在开发续作这件事上,好莱坞电影已经跑了十年。

以迪士尼公司为例,复仇者联盟系列已经拍了4部,漫威宇宙超级英雄的个人电影更是数不胜数。除了给玩具/赛车/海底/超人总动员等等皮克斯动画拍续作外,迪士尼还在把美人鱼、花木兰、白雪公主、狮子王等经典动画IP翻拍成真人电影。

为经典IP拍续作,是在电影市场风险最小的博弈方式,特别是涉及大面积特效、高成本投入的作品。不过,这一捷径也不是总能走通——迪士尼常有翻车,本次春节档也是一样。

《封神第二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映前,有166万人在淘票票上点击了“想看”,在历年春节档影史上位列第二,其中有30%是买票支持过第一部的老观众,明显受益于第一部打下的好底子。但自1月29日上映以来,票房收入却一路下滑,目前总票房仅10.37亿,只占到了春节档票房的10%,不及《唐探1900》(24%)。

图片来源:灯塔专业版

殷郊法相特效的荧光质感、姬发与邓婵玉令人迷惑的对手戏、姜子牙喋喋不休的说教,是观众吐槽最多的几个点。在太原路演现场,观众直接站起来质问导演乌尔善为什么电影口碑两极分化,背弃了铁粉观众“一直以来为电影说好话”的努力。

当第一部珠玉在前时,第二部续作更可能会受到口碑流量的反噬。这就不仅仅考验制作能力,也考验公关能力。封神宣发团队在第一部上映时就没有做好宣传工作,以至于上映初期票房低靡,全靠“自来水”逆跌挽救;到第二部上映时,也显然没有做好差评管理,目前在豆瓣评分仅6.1,几个社交平台上也充满了电影的“避雷”帖。

相比之下,虽然陈思诚自唐探宇宙被创造以来就总是被批评油滑、融梗、刻意刺激观众,但低身份显然也有低身份的好处——在观众不抱太大期待又想在春节走进电影院时,《唐探》也就可以“闷声发财”。唐探2、3、1900三部作品都押注历年春节档,也是玩准了观众心态。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唐探1900》连续4天票房破3亿,走势稳健。口碑好于春节档上映的同系列影片,而且年轻观众占比最高,是《哪吒》的1.4倍。在春节档影片中,《唐探1900》社交属性也最强,双人+多人观影比重最大。

2023年,《封神第一部》上映时,36氪曾撰文称,这部延宕十年的电影看起来不像是会出现在2023年的作品,因为大制作魔幻电影的时代渐渐远去,观众的审美趣味已经发生了从魔幻到现实的变化。

十年前,中国观众爱好的是《画皮》《捉妖记》《狄仁杰》系列和《西游》系列,十年后,已经变成了《长津湖》《战狼》《你好,李焕英》和《流浪地球》。——《大制作魔幻电影的时代渐渐远去,但〈封神〉姗姗来迟|焦点分析》

今年,情况又不一样了。2025年春节档的几家欢喜几家愁,再次证明了电影观众口味变换之快。《哪吒》和《封神》的高票房和高讨论度(不论是褒还是贬)显示了观众对魔幻题材的热情正在回归,而主旋律动作片《蛟龙行动》不管在票房上、排片上还是讨论度上都远未能复刻《红海行动》当年的盛况,让人不得不承认观众对主旋律题材电影的热情下降。

《蛟龙行动》的出品方博纳影业最擅长的就是这个类型。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再到《中国机长》《长津湖》《无名》,博纳影业在主旋律、动作片领域也吃了不少红利,但观众的口味变化显然比电影制作班底的思路变化要快得多。

擅长奇幻、喜剧题材的光线传媒今年押中了《哪吒》,恐怕也不仅仅是制作团队之功,也有踩中时代脉搏之幸。对一部筹备期漫长的大制作电影来说,这实在是一场豪赌。

光线传媒2月5日公告显示,《哪吒》这一部电影预计为光线传媒公司带来约9.5亿元-10.1亿元营收。考虑到这一数据仅基于电影上映7日以来的票房表现,光线传媒最终的收入显然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封神》的命运则令人忧心。第一部上映时,据导演乌尔善透露,《封神三部曲》制作成本是24亿,加上宣发成本6亿,一共30亿。

折算下来,该系列每部电影的制作+宣发成本是10亿人民币。按照行业惯例,电影的回本线是成本的三倍。也就是说,《封神第一部》至少需要拿到30亿票房才能回本。它的最终成绩是26亿。

三部曲30亿元的总成本,需要至少拿到90亿元的票房才能回本。第一部结束放映时,业界非常期待第二部、第三部能够延续叫好又叫座的势头,创造中国版本的《指环王》。但到现在为止,第二部的票房还不到第一部的一半。

属于它的时代又回来了,可惜它并没有准备好。

《封神》还会有第三部吗?如果第三部还能上映,那时候的中国观众还爱看魔幻题材吗?但无论如何,不管这个IP的生命还能否延续,中国电影的确实正在进入一个更多IP资本的时期。谈再造《指环王》可能还为时尚早,但追赶迪士尼也许并不是梦。

来源:未来消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