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日23时9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超过50亿元(含点映及预售),并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前五。另一部在公映前宣传力度很大、也被广泛看好的春节档大片《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票房却很惨淡,只有区区6亿元,不到哪吒的八分之一。
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日23时9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超过50亿元(含点映及预售),并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前五。另一部在公映前宣传力度很大、也被广泛看好的春节档大片《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票房却很惨淡,只有区区6亿元,不到哪吒的八分之一。
不得不说,在这场“神”与“妖”的比武中,真神哪吒已经完胜假妖郭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郭靖即便光脚追赶,也不可能拉近与哪吒的距离,而只会差距越来越大。更何况,郭靖的身后还跟着一位大妖欧阳锋,就更不可能让郭靖缩短与哪吒的距离了。
众所周知,哪吒原本就是神,既然是神,怎么去描写他的神奇和勇猛,都不为过,都会受到观众的追捧。相反,郭靖也好,欧阳峰也罢,都是真人,武功再高,也是人。是人,观众就有心理极限。而影片为了展示郭靖的武功高强,硬是将人变成了妖,变成了与欧阳锋一样的妖。
妖在观众的心里,是不被接受的,到了哪吒面前,是要被为民除害的。自然,郭靖就很难战胜哪吒了,以郭靖为核心的影片,票房收入远低于以哪吒为核心的影片,也就十分正常了。
必须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哪吒和郭靖,在观众的心里,都是正面形象,都是值得推崇的对象。《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描写哪吒时,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好的哪吒,一个心目中的真神形象。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却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蜕变成妖的郭靖,在观众心里的地位,自然就出现了很大的反差。
也许有人会说,《哪吒之魔童闹海》是因为适应了年轻人和孩子的口味,从而占据了上风。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则主要想抓住观众的怀旧情结,故落入了下风。这话显然不对,如果《哪吒之魔童闹海》没有哪吒这个“真神”,又如何能够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呢?《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却没有好好利用郭靖这个“真人”,把人的形象好好挖掘,而是想通过妖术来迷惑观众心理,显然是弄巧成拙了。
这也给影片制作者们一个启示,要想制作出真正的大片,还是要在人物的刻画和故事的描述方面下功夫,要更加注重美和善,而不是丑和恶。即便背后的资本力量再大,没有美感和善意做支撑,也很难让观众产生共情,很难让观众认可。
来源: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