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几代人沉迷在武侠的世界里如痴如醉,几代人被武侠影视作品留下弥足珍贵的童年回忆,《射雕英雄传》就像是武侠梦刻在中国观众DNA里的一个标志信号,一经触动立刻引发汹涌的回忆潮水。
熟悉的BGM,回忆深处的名字,向往过的武侠世界,都在大年初一上映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中一一再现。
如果要在春节档选择一部老少咸宜适合各年龄段的,那一定非射雕莫属,毕竟武侠是中国观众几代人共享的浪漫情怀。
曾经几代人沉迷在武侠的世界里如痴如醉,几代人被武侠影视作品留下弥足珍贵的童年回忆,《射雕英雄传》就像是武侠梦刻在中国观众DNA里的一个标志信号,一经触动立刻引发汹涌的回忆潮水。
近几年院线影片武侠作品稀缺,但中国电影人和影迷从未抛却这萦绕在回忆里的武侠情怀,在这个春节,徐克导演将这份情怀带上了院线,用极致的光影和想象呈现了盛大的情怀盛宴。
若说《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影迷将其倒背如流的大有人在,如何旧瓶装新酒,还得看导演改编故事的功底。
这一点不得不说,人称“徐老怪”的徐克从来都是剑出偏锋,笔走龙蛇,一个个鲜活又有江湖气的人物串起的一片江湖也给钟爱武侠电影的观众留下了久久回味的青春记忆。
这次改编从预告片就能看出,故事的主线是原著三十四章起的宋蒙之战,这段全篇最热血最能体现何为“侠之大者”的部分,聚焦的是家国大义与为人小义之间的挑战。
郭靖的艰难取舍背后暗藏着母亲自幼的教导、身世命运的悲情冲击、江南七怪的引导教育、草原友人的关爱恩情……
一个个庙堂之高、草原之远、江湖之阔上的人物随着郭靖的思绪和回忆慢慢浮现,他们是小说里迷倒无数读者的江湖英雄,更是中国武侠世界里一个个充满浪漫设想的江湖剪影。
影片将郭靖的成长经历一笔带过,将桃花岛江南七怪离奇死亡作为起点。
在这个时间点,郭靖对黄蓉产生了误会,他独自一人返回草原。
黄蓉流落江湖四处寻访,却遭遇了西毒欧阳锋一伙人,九阴真经的争夺引发了江湖的腥风血雨。
回到蒙古大帐的郭靖看到了宋、金、蒙三国的大战一触即发,看到了金军四处屠戮劫掠,也看到了大汗挥鞭天下的野心。
两军阵前,草原大军来势汹汹,郭靖选择挡在了城门之外,这一战他完成了懵懂青年到郭大侠的转变。
如果说拍电影是导演情怀的抒发,那么观影就是影迷情怀的慰藉和传承。同一个武侠世界能够迷住几代观众,这个春节最适合带上孩子去分享爸爸妈妈曾经徜徉过的武侠幻想,去学习曾经崇拜过的江湖大侠。
从《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中去看武侠世界的魅力,就要从一个个人物身上的鲜活看出去。
原著中人物的塑造,最令人称道之处,莫过于“人无完人”。
相比如今网络小说常见的全能男主/女主,金庸笔下无论主角配角,性格缺点往往非常明显。
电影里的每个人物也和原著一致,足够鲜活。比如郭靖,在电影中他最先出现的性格特征就是“笨”。
江南七怪说他资质平平,洪七公教他习武也说他学得慢,像极了如今在家辅导孩子作业把自己气的够呛的父母,郭靖活像是拼命学习却又始终不得要领的学渣孩子,那时的草原上没有诗和远方,只有恨铁不成钢的江南七怪和熬夜卖傻力气的郭靖。
这个笨,深入人心后,故事笔锋一转,“笨”的特质背后是郭靖的“笃实坚韧”,是老实本分不取巧的苦练,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电影中也完全展现出来了,所以我们看到郭靖最终学会了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学武的初衷——守护和平。
父母带孩子看郭靖的故事,就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中国传统教育讲究“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不要学江南七怪的气急败坏,而要多学学洪七公的技巧和耐心,每一个“郭靖”都有变成“郭大侠”的潜力。
从《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去看中华传统美德,就要从一层层的情怀看出去,武侠中所蕴含的美德与情怀,也是中国新一代年轻人需要了解与传承的。
刀光剑影、快意恩仇,是武侠世界带给读者和观众的第一层情怀——“英雄”情怀。
成为顶天立地,说一不二的英雄好汉,被文字或影像燃起一腔热血后,那些铁骨铮铮的角色成为一代代人向往模仿的对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曾经的武侠小说完成了几代人的三观塑造。
如今已经成为了父母的一代人,正好可以再次用人物举例,把这份热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仁爱坚忍、谦和自省,是武侠角色带给读者和观众的第二层情怀——“德行”情怀。
在武侠世界里,猜疑、误解、悔恨提供了角色之间的冲突和戏剧性,那些角色处理人生坎坷的方式以及心路历程,侧面支撑过几代人自我排解,自我疏导。
关注自身精神世界,注重个人行为与道德观的不断提升和匹配,知错能改,坚持初心,都是中华传统为人处世哲学的精髓,但往往道理易懂,行为难做,因此传统文化格外注重“德行相符”。
在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在,如何排解情绪,如何应对不良的环境或事件,成为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当道理和说教都过于枯燥的时候,郭靖的坚持初心,黄蓉的勇敢面对,华筝的豁达坚毅,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代表性明显的事件,解决了亲子情绪沟通时“道理都懂,就是不知怎么做”的困难。
先天下之忧而忧,是武侠世界带给几代观众的第三层情怀——“家国”情怀,也是电影对于“侠之大者”最极致的表达。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徐克为影片改编添加的副标题“侠之大者”,是属于郭靖的人物弧光。
背负着“靖康耻,犹未雪”的家国大义,被蒙古大汗教育养大,郭靖遭遇的是身份与经历的冲突,在恩情和家国大义之间,他毫不犹豫的抉择,将他身上道义、担当、血性这些人物弧光瞬间升华。
在这个武侠世界里,郭靖可能不是武功第一,也不可能是智谋第一,但单凭他这份保家卫国的格局,他就是当之无愧的“郭大侠”。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将经典的武侠故事和当代价值观融合,用酷炫特效和震撼的武打场面包裹着内里博大精深的武侠文化之魂,这份情怀与巧思独具格局。
这个春节,父母应该带上孩子,培养父辈和孩子共同的“浪漫武侠”回忆,用本土化的英雄形象传递给孩子传统文化与历史故事,和孩子探讨武侠背后的深层意义,潜移默化传递独属于武侠世界英雄、德行与家国情怀。
《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的魅力,不仅在于对经典武侠IP的创新演绎,更在于它为武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模式。
在这个春节档,和孩子一起走进影院,感受这份魅力,共享一段武侠浪漫,延续属于中国电影的武侠梦。
来源:十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