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来以为就是春节档贩卖侦探加喜剧的爆米花电影,不会有什么值得“挖掘”的深度,却没想到,不同于该系列前作,这部把时间线放在1900前后的作品,不仅年代久远了,而且确实有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笑着笑着便哭了。即便我观影那天不巧坐在第一排,也一直抬头看屏幕,片刻打开我
2025年春节档的电影,《唐探1900》绝对是一个意外,意外地好看。
本来以为就是春节档贩卖侦探加喜剧的爆米花电影,不会有什么值得“挖掘”的深度,却没想到,不同于该系列前作,这部把时间线放在1900前后的作品,不仅年代久远了,而且确实有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笑着笑着便哭了。即便我观影那天不巧坐在第一排,也一直抬头看屏幕,片刻打开我手机翻看的欲望和间隙都没有。
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周润发饰演的唐人街帮派老大白堂主。他在电影中的成长轨迹,或许也可以为当下的许多人指出一条通路。为了读者体验,我在不做太多的“剧透”的情况下,和大家分享一二。
《唐探1900》的主要情节是刘昊然和王宝强饰演的侦探组合,被周润发饰演的帮派老大雇佣,去探查周润发儿子张新成的“杀人案”,然后揭开张新成原来和同学白客是清末和孙中山一起反清的革命党人。
当故事开始走向宏大视角,会出现类似张新成白客这样自带光辉的人物,也会出现跟他们做对的反派,不过,还会有第三种人物出现,即两边都不算。
比如周润发。
此时的他,已经是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帮派领袖,有自家产业,还有留学归来的儿子。奋斗半生,积累如此,属实不易。他只想关起门来,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所以当儿子等人一番慷慨激昂陈述自己所做之事的“重大意义”,他的回应是,这些距离自己都太远了。
哪怕在儿子指出这样的制度性压迫,不仅在清朝,在当时的美国也存在,他也没有多少反应,只希望儿子不要去掺和这些,保住自己最重要。
这样的周润发,其实是大多数人的代表。
他们不会是反派,但也不会成为故事中的“主角”,他们的人生并不追求改变世界,也不追求不被世界改变,只求能跟着这个世界走,不要被这个世界抛下,成为这个世界的对立面。
古人对这种心态有一个精准的描述:独善其身。
自己把日子过好就很好,别人怎么样也管不着,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管。
这大概也是我们许多人的模样:
我们对这个世界报以善意,有时候也努力讨好,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得好一点,“善”自身。
这当然谈不上高尚,距离伟大就更加遥不可及,但是这就是我们的脆弱。
一个人直面自己的脆弱,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事实上,回看起来,一个人若是要有所成长,首先需要直面的便是内心的脆弱,因为这种脆弱才让一个人变得更富人性。
那种一开始便高喊口号,要为天下为别人如何如何的,要义无反顾什么的,不是太年轻被人怂恿,就是太假了,完全没有人气。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并不是你想独善其身,就能善得了的。周润发本来以为,就只是儿子被误会杀人一个孤案,却没想到,这是一个阴谋的开启。
别人并不在意他是不是杀人,关键是要坐实这件事,从而达成自己的阴谋。
而这个阴谋,不仅让他失去儿子,而且还要失去自己半生的积累。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学习心理学,容易让一个人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因为很多心理学流派都有意无意地暗示,你才是问题的本身,要改变问题就要从自己改起。
然而,有时候,问题压根就不在你身上,要改变当然也不是你自己改变就可以的。
这些年来,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我越发感觉到,很多问题并不是心理层面可以解决的,如果不增加社会学的视角,不去看到问题背后更大的问题,很容易陷入解决不了问题的无助感和无力感之中。
周润发遇到的问题,便是这样。
他当然也是想从自己这里改起,包括请侦探,包括如何安顿好儿子等等。大环境改变不了,那我自己多努力一点,改变自己的小环境总是可以的吧?
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然而,现实情况可没有那么乐观。
张新成作为周润发的儿子,已经实现了“阶级跨越”,所以当主角团问他为何他这样的人,还要去参加革命?
张新成并没有唱什么高调,他讲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因为当时的“排华法案”,所以黄种人的自己,没办法正大光明和白种人的女友在一起。
这个时候,他意识到这种“压迫”并没有因为“阶级跨越”就消失了。
这还是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群体面临的困境,更不要说那些边缘的群体,如电影中以王宝强为代表的印第安群体,以保姆为代表的黑人群体等,他们受到的“压迫”更不被看见。
压迫和反抗,是一对孪生关系。假如压迫不是那么让人喘不过气来,可能习惯了“独善其身”的人也不会想到“绝地反击”。可是,习惯于压迫别人的人,又怎么会不“得寸进尺”呢?
所以,不反抗,又怎么能让对方知道,自己做得太过?
于是,忍无可忍的周润发,出席一个早就写就判决、就准备剥夺他权益的审判,当庭雄辩,大段英文台词非常亮眼,而且一言一句都是点睛之笔。
并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你们的问题。
你们口口声声说公平,可是这里哪里有公平可言?
问题关键所在,就是不公平,就是压迫。著名预言作家乔治·奥威尔在《动物农场》中写道:
所有的动物生而平等,但是一些动物生来要比另一些动物更平等。
一语道破天机,也道破了压迫和反抗的源头。
当然,这样的系统性压迫并不会因为一句反抗就消失,也因此被许多人耻笑:
总是讲这些,或者把这些拍成电影、电视剧,有什么用,问题还是照旧。
当然有用。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我有一点意见”就没办法和稀泥、假装天下太平,就可以在一团和气里“捅个窟窿”,让人没办法忽视问题的存在。
既然是一个问题,那就总要被抬上解决的议事日程。
电影中,刘昊然饰演的留美学生看到如此欺凌的现实,撕掉了留美的居留证。然而,周润发又给他办了一张新的,鼓励他留下,并告诉他:
不要着急,而且这里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不着急”,不仅是他给刘昊然的箴言。电影结尾,周润发与自己在美国“好友”的一席话,揭示了这一场阴谋的背后,其实还有更大的阴谋,但是凭他现在的实力,是撼动不了的。他只能“忍着”,但这不是苟且偷生,也不是“装聋作哑”,否则他就不要说出口了。
这里的忍辱负重,是武侠小说里,主人公慢慢修炼武功,等待多年后“江湖再战”,是爱情电影里,主角酝酿多年,筹谋已久后的“华丽回归”。
这种忍耐,比直接拍桌子更难,也更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和能力。
这些年,由于巨大的压力,以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会结构存在的问题,敢于反抗,敢于表达“一点意见”的人见长。这是令人欣慰的改变,至少作为心理工作者,我们欢迎更多这样的表达,因为这总比压抑,总比习惯性过活要好一些。
但是,事情的发展慢慢变成了:拍桌子走人,甚至“掀桌子”……爽是爽的,但是爽感之后呢?
去年至25年初,网络上有不少以“反抗”为名的名人,我持续追踪他们的生活轨迹,发现一个基本规律:
当他们掀起“反抗”大旗,往往能收获许多支持者,他们也确实站在了历史的正确一边。但是,随着时间推延,当这股声浪渐渐褪去,激情归于平静,支持者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他们也泯然众人矣,生活呢往往一地鸡毛。
当形势比人强,当自己的实力并不占据优势位置的时候,还需要有长远的打算。因为占据优势的人,并不会因为反抗,就放弃自己的优势,放弃自己的压迫,他们可能会有所收敛,但从中获取的好处是不会轻易拱手让出的。因此,这个时候,才需要祭出那句:改变需要靠自己。
问题不是你造成的,所以你不要为此而内疚、自责,更不要因此灰心丧志。
但是,你还是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那个推动者,因为问题制造者也是既得利益者绝对不会主动来解决问题:
表达不满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为扭转问题的态势,扭转这种优势不均等的现实而不断努力,而这注定是长期主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忍辱负重。
很多电影作品,往往会宣扬一种“激情”主义,希望主角更加“燃”,这固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还是太过理想主义了一点,特别对年轻人来说,并没有太多指引意义,因为年轻人是很容易“燃”的,往往一点就着。
然而,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很难,但更难的是如何去建造一个新世界。前面提到的《动物农场》,就是讲了一个打破旧世界,结果又重蹈覆辙的故事。可见,打破并不必然意味着新的世界会来临,还有一种可能是进入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中。
赫胥黎在《卢丹的恶魔》中写道,历史的魅力和它神秘的发展历程在于:历经世世代代,没有什么改变,然而一切又完全不同。
《唐探1900》的故事是想讲一些大历史的变化,但是再宏大的历史,都是由一个个微小个体组成的。
因此,周润发这个角色的人物发展脉络,不仅是100多年前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心路历程,也可以成为100多年后,当下许多人可以去往的方向。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也能从独善其身、委曲求全的生命中走出来,开始表达自己的一点不同意见,当然更重要的是,开始这场旷日持久,但终究是在积蓄力量、扭转态势的忍辱负重。
以此作为我对你的新年祝福。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听过许多人的故事,也有了自己的故事。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4500小时,人际整合取向,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历史人文、社会心理学、哲学思想史。
来源:一杯咖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