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体票房突破50亿,《哪吒》突破18亿大关,《唐探 1900》紧随其后破了13 亿元。《封神2》不到8亿元,而《射雕》刚过5亿元。
过了大年初三,春节档电影混战的胜败,已成定局。
整体票房突破50亿,《哪吒》突破18亿大关,《唐探 1900》紧随其后破了13 亿元。《封神2》不到8亿元,而《射雕》刚过5亿元。
今年春节档被称作有史以来攻势最猛的一次,已经不能用“神仙打架”来形容。
没有沈腾和马丽,也没有贾玲等一票地道的喜剧演员,也没有传统找他们合作的大导演。
一切都让路给史上最强动漫、争议最大的武侠片、最强投资的探案系列和最烧钱的上古神话。
几部电影联手,超过2021年春节档大年初一成绩,成为中国影史新的单日票房和观影人次天花板。
这样“混战”的春节档,开局感觉有点扑朔迷离。
但是初一刚过,四部电影的“江湖地位”发生了改变,立刻重新“洗牌”。
很显然,胜负已定。
像《哪吒2》是一骑绝尘,把预售第一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远远甩在了身后。
3.31亿元的预售成绩,让《射雕》成为了春节档的新片预售冠军,也是一骑绝尘。
不管是不是肖战粉丝效应使然,人们对《射雕》的期待很高。
随着首映口碑的大跌,《射雕》票房不足3亿元, 灯塔AI预测在上映首日给出的预测总票房从11亿跌到了仅为 8.32 亿元。
三天过后,《射雕》票房勉强破5亿元。
要知道,这部可能是徐克武侠情的“终结篇”,堪称史上投资最大的武侠片,成本高达5亿元。
懂徐克的观众,理解武侠剧拍了近100年,能达到今天这样水准,已经是天花板了。
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不免有些心疼,因为这部电影真的没有那么难看。
也许,电影输在了不是续集,没有前面几部的基调与垫底,失去了很多观众缘。
也许,靖哥哥和蓉儿的故事没有拍成“合家欢”式的喜剧电影,不应该在春节档上映。
很多人说,中国武侠电影,从王家卫《东邪西毒》之后,就走向了没落。
徐克导演绝对是最后的坚守,并还保留一片武侠痴心的人。
只是,90、00 后懂金庸、尊重徐克的年轻人,怀揣“武侠梦江湖情”的观众越来越少了。
看到这样的票房表现,有一部分原因是资本打架让《射雕》输在排片上。
同时,顶流和年轻演员担当主角,各种疑惑和吐槽,也把影片的质量推到风口浪尖。
徐克选择翻拍金庸最经典的作品,就是在“铤而走险”,也许结局他早就很清楚,他坚持的只是一种情怀和梦。
但是,与之呼应的武侠迷们却不领情,甚至桃之夭夭和避而不及。
真的好奇,那些 70、80 后武侠迷们去哪了?
那些把金庸小说捂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在学校宿舍看通宵的中年欧巴都去哪了?
就连蛇年春晚,加起来都快140岁的赵雅芝和叶童,踏着“啊啊啊,啊啊啊,西湖美景,六月天嘞”歌声出场,感觉全世界华人都被震撼住了。
那么,从小听着《铁血丹心》长大的孩子,怎么就少了这个情结?
很多观众走进影院后,都觉得肖战和庄达菲版的郭靖与黄蓉还不赖,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
网友的评价也是客观的,无论是致敬经典,或是人物塑造上,还是徐克本身的东方审美的掌控,电影都应该比及格线要高一些。
这一版的“小情侣”更符合“侠之大者”这个主题。徐克还给很多角色增加了属于他们的亮点。
像是华筝公主,堪称史上最贴合原著,也是最有人格魅力的一版。还有老毒物欧阳锋,这个妆容也是颠覆性的。
再说说武侠的特效,徐克作品还能有谁能超越,电影的震撼效果已经算是顶流之作了。
只是,这是金庸最经典也是大陆翻拍过最多次的武侠剧,每一个版本都很让人失望。
一路走下来,肖战这一版的《射雕》也难逃观众和网友吐槽。
即使换一个人演,结局也是一身口水。
这里,还是要替肖战说几句话。
今年挤入春节档的肖战,多少与去年在《第二十条》里被诟病的赵丽颖有点像。
拍了名导演的电影,夹在春节档的票房大战中,感觉压力全在他们身上。
顶流明星挑大梁,会遭到多少人妒嫉,会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们。
一人一句话,就能用涂抹把他们淹没。
其实,我们应该更加宽容地对待他们。
再提一下《封神2》,真的没有那么“冰火两重天”,如果只把它当神话来看,就不会那么多吐槽了。
观众只在乎烧钱的特效好不好,值不值,而忽略了电影里很多细节与情怀。
乌尔善还是很厉害的,他的初心不比徐克少。用上古神话来致敬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经典,单凭这一点,也足够了。
七年时间的“封闭式”训练,苏妲己和邓婵玉的扮演者,七最好的青春年华就被锁住了。
当看到那尔那茜哭着看完自己演的电影,很多网友也感动了。
事实证明,邓婵玉这个角色超越了姬发和众神角色,甚至是苏妲己。
这样有毅力和决心的电影,更多观众应该给予鼓励与掌声。
邓婵玉就像《射雕》里的华筝,敢爱敢恨,果决坚强。
两个女性角色,都很美。
毫无疑问,徐克和乌尔善都是最会拍东方美的导演。
只是,他们太懂得拍美丽的故事,失去了票房。
或许,《射雕》和《封神2》真的适合应该回归暑期档。#头条创作挑战赛##肖战##《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口碑如何#
来源:走钢丝的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