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今年的海影节产业板块,新鲜是最大的感受。“青椰计划”创投训练营是本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电影产业板块全新的主体活动,意图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项目筛选到短片成品的实践,给予创作者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大雪节气那天,毒眸经过了三个半小时的航程,降落在了凤凰机场。体感忽然从北京的零下3度,变成三亚的30度,骤然升高的气温让人有一阵眩晕。
在全国基本处于肃冬的时节里,海南继续保留着一份热情,它用这份独有的热情为电影延续着生机与活力。
毋庸置疑,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是当下国内最年轻的电影节展之一,正因如此,年轻的它往往能提供另一种方式思考着电影产业的未来。
对行业的人来说,电影节展中的产业板块往往是关注焦点,它代表着电影节对产业方向的判断,也是下一阶段市场新星的风向标之地。
在今年的海影节产业板块,新鲜是最大的感受。“青椰计划”创投训练营是本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电影产业板块全新的主体活动,意图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项目筛选到短片成品的实践,给予创作者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目前众多的电影节展,各自的创投板块已经趋于成熟,有了自己的品牌风格,而对于海影节来说,更希望考虑的不是能提供什么,而是还能提供什么。
让短片成为简历
孙华巍在“青椰计划”征片截止前一天才开始动笔写剧本。从7月到9月,两个月的准备时间里,他憋不出来一个故事,“不知道写啥”。
最后他交了一个名叫《见手青补凉》的故事,没预期能入选,结果,15强再到8强,12月8日,他在银幕上看到了自己的这部短片。
短片讲述一个失恋的男人在台风快要来的夏日,收到了前女友送来的包裹,开始了一段奇幻现实和旖旎过去交织的时光。
海风、沙滩、清补凉,还有爱情,想要在隆冬时节拍摄这样一部带有夏日氛围的爱情片,拍摄地好像只有海南。
在海影节拍带有海南元素的短片,会不会有些“凑巧”,是不是为了迎合入选而进行的定向创作?孙华巍直言巧合。
“我本来一直也想拍关于海南的电影,因为我是东北人,每年过年都会来这里,对海南有一些了解,有一些自己的视角。我也爱吃清补凉,想着如果有机会,拍一个短片把清补凉放进去应该蛮有趣的。但是你说自己掏钱拍这么一段重情绪、偏抽象的新题材作品,也不是很敢尝试。正好海影节提供了这个机会,一切都巧了,倒不是说我为了增加入选几率选的海南。”
那么短片只能在海南拍吗?问到这个问题时,孙华巍摇了摇头。他说今年的8部作品中,3部都不是在海南拍摄,“青椰计划”方面从来没有过硬性要求。
但无论如何,出现巧合自然容易引起猜测。公布出8强名单时,海影节的小红书账号里,就出现了不少质疑声,毒眸直接将这个质疑声抛给了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总策划邢天宇。
“非常客观的说,我们在选拔的时候,完全没有让这个因素干扰评委。我们特意明确的跟评委说,不是说一定要讲海南。其实,报名的475个项目里有很多投其所好的,有人写黎族,有人写海南航天,有人写海南海洋生态保护。这些题材很棒,但作品还是要拿质量说话,并不是因为他写了与海南相关的东西就能过。”
8强作品中,蔡坤宇的《杀死艾达》虽然带有一点儿南洋风格,但是考虑到成本问题,他们就选择在北京实景拍摄,海影节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在蔡坤宇看来,海影节的创投训练营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它很大胆,实实在在的现金支持。包括它的条款,对剧本,对创作也是非常的宽松和包容。这对创作者很友好。”
此次在创投训练营,“钱”是个被反复提及的字眼,所有人并不避讳。孙华巍和蔡坤宇都提到,吸引他们来到“青椰计划”的理由很大原因就是“钱”。
在“青椰计划”青年创作论坛上,四位导师也不约而同提到,海影节直接给青年创作者现金扶持是打动他们的地方,这在他们看来,是给予青年创作者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
今年的“青椰计划”创投训练营不似以往先进行创投路演,再对获奖作品进行奖金发放,而是用创作营的形式,让创作者提交项目资料,入围的创作者进行北京工坊和海南工坊,超过一周的时间进行学习,再进行路演评选,成功入围的八强作品,将会为他们提供12万资金支持和行业资源扶持,实现短片的成片落地。
这种训练营模式流程上显然要比单纯的创投路演麻烦得多,但是海影节仍选择了一条更为复杂的路。邢天宇介绍,他们是一个全新的团队,要区别于之前,从根本出发,发现产业的价值,听取创作者的需求所在。
在开启创投训练营之前,他们问了很多青年导演,发现大家的核心困惑还是机会太少,创作者需要一个东西去说服资方。“创作者在当下的环境最需要什么东西?展示自己的机会,就是他给片方看到的那个短片。”
用12万让青年创作者去大胆尝试,勇敢试错,并且给予专业指导,这个过程对于创作者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成长机会。在邢天宇看来,就是用这12万给青年创作者们造了一个“简历”,这个“简历”未来可以帮助到他们。
这样的流程设置自然吸引到不少青年创作者的注意,但是往年海影节创投涉及到的资金负面舆论,让他们来之前心里都没谱,直到钱打到他们账户上时,疑虑才逐渐消散。邢天宇特别强调,今年的海影节没有晚付给大家一天的钱。
谈钱看似是一件“俗事”,但是对于青年创作者来说,这笔钱恰恰是支持他们实现梦想最切实的帮扶。
论坛上,导演松太加提到,“第一是给钱,第二是信任,第三有这样一个平台,在电影节的监督下从文本落实到影像,这个过程非常难能可贵,年轻人特别需要鼓励和信任。我走了很多的电影节,这个是比较特别的,也非常实际的帮助了年轻人。”
一个金子会被发现的时代
《杀死艾达》是今年8强中唯一的动作类型短片。
短片讲述一款游戏中的家庭主妇NPC艾达,不能再容忍自己的房子成为玩家的战场,于是开始反抗,击杀闯入的玩家,游戏开发者注意到了这个“BUG”,决定进行“清除”。
短片涉及大量复杂的武打动作,以及爆破、射击等动态场面,刺激的场景给观众带来了不错的视觉观感,但是站在从业者角度来看,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意味着这个短片需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制作难度。
蔡坤宇和制片人王昊告诉毒眸,他们计划预算时,是按照能拿到器材和后期赞助来算的,结果没有一家行业合作伙伴支持他们,“没有人知道《杀死艾达》是个什么片子,大家觉得这个很费钱,不觉得能拍出来。”
今年的创投训练营有两次评选,15强的筛选更多是基于文本层面,而8强的标准则是在文本基础上,考虑项目的落地可能性。邢天宇提到,有些开始给了很高分数的作品,在最终路演没有通过,就是导师们基于项目拍摄潜力进行的判断选择。
比较特别的是,“青椰计划”邀请来了几家业内知名的调色、后期制作、摄影器材公司,让他们参与其中,挑选合适的项目进行技术支持,这种设置是“青椰计划”为了帮助青年创作者应对紧张的制作周期。
时间紧任务重几乎是所有创投短片都会遇到的问题,“青椰计划”也是如此。在产业内部放映的时候,有的短片甚至后期还没做完,画面上有着“VFX”的字样。
这种紧张的制作周期安排,邢天宇表示,一方面是自己的团队搭建时间本就紧凑,客观造成了比较极限的状态,但另一方面,他也“有意如此”。“我们反复讨论这个事能不能干,二十多天他们能不能拍出来、剪出来。后来我们跟导师去聊,他们认为这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是一个比较难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们认为这也是选拔人才的一个合理配置和安排,就像考试总有拔高题。”
海影节看似安排了一份比较艰难的“考卷”,但是还是给了一些“场外提示”,“我们在找产业赞助时着重去找后期公司,我们认为复刻工业化流程,其实后期很多时候是依靠专业团队的。那我们就去找特别好的团队过来,我们没有把特别大的压力压在导演身上。”邢天宇说道。
只可惜,分到蔡坤宇手上的那张卷子最难。蔡坤宇形容,“这简直是地狱开局。”在最终路演环节,他认真听取了导师耐安给出的建议,“不要什么都要”。这句话让他开了窍,重新进行了拍摄思考,在之后的拍摄过程中他不再考虑要什么,而是保什么。
困难确实逼出了蔡坤宇的潜力,他用细致的分镜与团队进行认真沟通,现场拍摄几乎一个镜头只能拍三四条,因为每一条都非常珍贵。与此同时,在拍摄每场戏之前,蔡坤宇都会进行认真思考它的实用价值,有着清晰的制片思维。
“我前期对整个动作戏的风格和动作效果,包括节奏点进行细致掌控。比如说开几枪,这个我会先定,第一场戏是开五枪的节奏,我提前会跟作曲讲好大概在这里开枪频率是什么样子,他会提前去做,然后我们再拿这个节奏频率去跟动作指导沟通,要让他按照这个节奏去设计动作。我们互相给东西丢东西,这样子合作出来的东西会比较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不至于失控。”
虽然严密的计划安排让短片顺利成片,但是蔡坤宇直言自己也留有遗憾,有限的资金和紧张的制作时间不能让他完全做出自己想要的风格,之后有机会,他还是想要完整地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拍出来。
评委和导师能够感受到青年创作者缺失的信心,也能理解他们的无奈,正因如此,在整个训练营的过程中,评委和导师都给予最大的帮助,鼓励他们继续拍下去。
论坛上,评委刘言文珺从自身经历出发,建议创作者有机会就要拍,尤其短片很快能出来,能让观众看到,也能让市场看见,“如果没有拍长片的机会,就拍短片去检验。我们有机会就去拍,在短片中找到自己表达的方式和市场的平衡,这需要一步一步来。”
让拍片成为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既能守护住创作的热情,也能磨练好创作的能力。导师朱琳在论坛上不无感慨地说到,“这是一个是金子就会被发现的时代,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只要你们勇敢去拍,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拍,抓住任何机会地去拍,厚着脸皮去拍,就可以了。”
搭建创投训练营生态
孙华巍说现在的短片在观众看来可能接近七八十的完成度,但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只有五六十。“接下来我要好好沉淀一下,再重新做一些调整。现在这一版完全是赶时间,抓大放小了,其实很多细节需要时间一点点调整。”
产业内部放映结束后,创作者会根据导师、评委、产业嘉宾的反馈重新思考,在有了充足的时间和资金支持的时候,进一步细化调整。看似创投训练营已经结束了,但是在“青椰计划”的未来规划里,对青年创作者的扶持仍在继续。
对于“青椰计划”之后的安排,邢天宇说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规划,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这八个短片,他们会安排年后在北京进行一次产业内部放映。
从海影节再到年后,这段时间给了创作者们调整完善的时间,北京的产业内部放映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产业嘉宾,让作品可以被更多人知晓,给了创作者再次曝光露出的机会。除此之外,邢天宇还有另一重考虑,这段时间恰好也是国际影展投奖的时间,“青椰计划”要帮助八强作品走向世界影坛。
“因为我们日常会接触到选片人,要跟海外发行联络,我们会跟这些合作方推荐,看看他们的作品适合投什么国际影展,片方如果觉得作品有销售的可能,那也可以,因为欧洲是有短片买卖习惯的,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邢天宇说道。
当八强短片经历国际影展的历练时,下一届的“青椰计划”创投训练营也在准备征片,如果八强作品有奖项傍身,也会对下一届“青椰计划”创投训练营形成有力宣传。当下一届的海影节开始,经过一年打磨的八强短片也会再次回到海影节,进行公开放映,至此,这一届创投训练营才算结束。
邢天宇表示,“其实你可以理解“青椰计划”,每一届的学员在海影节经历的是两年,今年选拔、采风、导师课、产业放映,然后明年北京产业内部放映、投奖,投完奖之后拿回来再放一次。所以其实今年电影节对于这八个项目来讲,只是中点,不是终点。”
将训练营以两年为一个活动周期,这意味着,“青椰计划”对青年创作者的扶持并非暂时的,而是持续的,以创作者的切实需求为终点,而非电影节的结束为终点。
在与毒眸的交流过程中,邢天宇反复提到一个词,“以终为始”。以需求为第一本位,在一开始就确立了之后每一步要做的事,这既体现着团队的专业性,同时也表露出他们对电影的尊重,在努力为电影人制造回归初心的契机。
在“青椰计划”,一些发自初心的时刻经常会发生:导师松太加表示自己随时欢迎创作者来跟他讨论交流;耐安说自己跟认识的或者合作的一些出品方在积极的推荐创作者。
这种凝聚力给了邢天宇别样的惊喜感受,“作者们之间的这种愉快程度,这种团结性,是我比较惊喜的。因为你会发现这八个项目就没有竞争关系,大家都在特别投入和纯粹地做自己的事情,然后把这个事情做好,这里面会有一种行业内的团结感在。”
电影人的初心往往建立在对电影本能性的热爱。在海南的这个冬日,一群电影人久违地找到了这份失落已久的热爱。
来源:毒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