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冬的曲靖,因一场跨国界的电影盛会而焕发文化活力。11月28日,第七届澜湄国际电影周在此启幕,吸引了来自中国及澜湄流域多国的电影从业者与观众。此次电影周不仅是区域文化交流的焦点,更成为观察云南影视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次为何选择曲靖?电影周背后承载着怎样的
初冬的曲靖,因一场跨国界的电影盛会而焕发文化活力。11月28日,第七届澜湄国际电影周在此启幕,吸引了来自中国及澜湄流域多国的电影从业者与观众。此次电影周不仅是区域文化交流的焦点,更成为观察云南影视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次为何选择曲靖?电影周背后承载着怎样的使命?云南影视又将如何借力此次机遇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厂长赵春明逐一解读。
电影周落地曲靖,并非偶然。曲靖地处滇中腹地,不仅是云南连接内陆与南亚东南亚的重要节点,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丰富璀璨的历史文化,被称为“珠江之源,爨乡福地”。从壮丽的喀斯特地貌到深厚底蕴的爨文化,曲靖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取景素材,近年来逐渐成为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如《三国演义》《西游记》《金沙水拍》《布依姑娘》《追凶者也》等。“近年来,越来越多影视人看到曲靖来到这里创作”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厂长赵春明兴奋地说道。
三大优势,解码曲靖影视创作优势
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厂长、云南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赵春明
《天龙八部》取景地 图源曲靖发布
曲靖现存13处工业遗产,涵盖三线建设军工厂、百年矿冶遗址、老式铁路遗存等多元类型,这些承载着共和国工业记忆的遗存,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不可复制的真实场景。赵春明介绍,“厚实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受众群体同样为曲靖电影提供良性产业发展”。同时,曲靖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政策支持方面持续发力,逐步构建影视全产业服务链条。曲靖电影周在此举办,既是对曲靖影视产业潜力的认可,也进一步推动本地资源与国际平台的对接。
澜湄共鸣:创新内容与跨界体验的文化盛宴
本届澜湄国际电影周在内容设计与活动形态上实现多重突破。其中,“影视+集市”的创新模式成为亮点之一,通过沉浸式场景与互动体验,将电影文化与市集生活融为一体,深受嘉宾喜爱,展现出影视文化与大众生活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为致敬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电影周特别策划推出130幅澜湄流域电影海报展,以及120场公益电影城镇乡村放映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回溯了世界电影的百年历程,也推动光影艺术深入基层,实现文化惠民与电影普及的双重目标。
惠民放映现场
本届电影周汇聚了来自中国及澜湄流域多国的电影从业者、影视制作团队、学界专家及行业领军人物,如贾樟柯、曹久平、赵宁宇、冯小宁、邵丹、斯琴高娃等影视行业重量级嘉宾。这场以光影为纽带的文化盛会,不仅搭建起区域影视合作的新平台,更展现了中国影视文化对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澜湄光影讲堂行业大咖云集,将与现场嘉宾展开交流,为区域影视交流注入专业视角与前瞻思考。
光影出海:云南影视的使命担当与区域共鸣
云南影视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在主题创作与国际传播领域成果显著。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云南入选三部作品入选,展现了云南在精品创作上的突破。这些作品不仅聚焦本土题材,更通过艺术化的叙事方式,使地域故事具备了跨越文化边界的力量。
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其影视产业也被赋予“文化出海”的使命。赵春明表示,电影的关键在于将宏大的时代命题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叙事中,通过银幕呈现自然和人文风貌,形成以电影美学为载体的文化交流。通过展现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独特魅力,云南电影正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走向澜湄、走向世界。
第七届澜湄国际电影周在曲靖的举办,不仅是一场光影盛宴,更是一次产业赋能与文化交流的实践。依托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人文底蕴,中国影视正以更自信的姿态走向澜湄,走向世界。而曲靖,正成为这条文化通路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徐颖)
来源:掌上曲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