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战主演、正午阳光首部电影《得闲谨制》突袭定档!票房预测20亿
11月28日上午10点,电影圈算是被一场“突袭”炸翻了——正午阳光首部电影《得闲谨制》突然官宣定档12月6日全国上映,连预告片带海报一起放出来,更狠的是直接开启预售。要知道在此之前,这部片一点风声都没漏,无路透、无预告、无海报,典型的“零宣发”操作,直接创下了国产电影宣发的新花样。
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市场的狂欢:猫眼、淘票票双平台实时“想看”人数瞬间破了27.6万,直接冲上实时热度榜第一。
能有这阵仗,说到底还是“配置”太能打——导演孔笙、编剧兰晓龙、制片人侯鸿亮这“正午铁三角”坐镇,再加上顶流主演肖战,还有廖凡、祖峰、杨新鸣、段奕宏、倪大红、任程伟、江奇霖、尹正等戏骨实力派助阵,想不火都难。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剧情。这部片把背景放在了1940到1943年的鄂西会战期间,核心是石牌保卫战那段历史。
故事讲的是南京沦陷后,一群百姓逃到宜昌的深山小镇里,本来想躲个清净过安稳日子,没成想日军误打误撞闯了进来,平静的生活瞬间被打破。手无寸铁的村民们一开始吓得只想躲,但被逼到绝境后,也只能硬着头皮反抗。
肖战饰演的主角莫得闲是个钳工工匠,就是他带着乡亲们搞起了“土法抗战”——把锄头、镰刀这些农具改成武器,用山里的地形设陷阱,甚至还发明了辣椒粉烟雾弹、榫卯结构的陷阱这种“偏方”,跟装备精良的日军周旋。
整个故事走的是小人物成长线,莫得闲从一开始只想保命的逃亡者,慢慢变成带领大家反抗的领头人,这种普通人的觉醒和抗争,比传统抗战片里的英雄更有代入感。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还玩了点新花样,没有走传统抗战片的悲情路线,反而加了不少黑色幽默的喜剧元素。
就像用农具打鬼子、用辣椒粉当“化学武器”这种情节,既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又带着点荒诞的喜感,有点像《举起手来》的接地气和《地道战》的巧思结合,算是对经典抗战片的一种致敬。
而且片名“得闲谨制”也藏着深意,“得闲”是主角的名字,暗合了乱世里普通人对和平的渴望,也暗暗呼应了正午阳光前身“得闲影业”;“谨制”则源自古代工匠“物勒工名”的传统,既指莫得闲刻在工具上的匠人承诺,也暗喻正午阳光筹备九年、十易其稿的用心。
接下来聊聊大家最期待的肖战演技。作为顶流,肖战的加盟让影片从开拍就备受关注,但也难免有人担心“流量会不会拉低质量”。
不过这次他的表现,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还挺让人放心的。为了演好莫得闲这个钳工,他不仅翻了不少抗战史料,还特意褪去了偶像光环,造型上是粗布短衫、身上沾着泥屑,完全贴合底层工匠的形象。
更关键的是导演孔笙的评价——“细腻与爆发力兼具”,这可是很高的认可了。
莫得闲这个角色有很明显的成长弧光,从一开始的恐惧躲闪到后来的坚定反抗,情绪转变很考验演技。从定档预告里能看到,他既有面对日军时的紧张慌乱,也有带领乡亲们设陷阱时的沉稳专注,微表情处理得很有层次。
再加上有廖凡、祖峰、段奕宏这些影帝级别的配角搭戏,“顶流+戏骨”的阵容,演技应该不会拉垮,非常有希望成为肖战的转型代表作。
最后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票房问题,行业里现在普遍预估能破15亿+,甚至20亿,有望成为年度战争片黑马。
这个预测不是空穴来风,优势确实很明显:首先是题材讨喜,平民抗战的故事最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尤其是这种小人物靠智慧逆袭的剧情,很对观众胃口。
其次是班底兜底,正午阳光拍《琅琊榜》《父母爱情》的水准摆在这里,孔笙+兰晓龙十年后再合作,品质肯定有保障。
最后是肖战的票房号召力,从他主演的春节档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票房就能看出来,他的粉丝基础和路人缘,能给影片带来可观的票房增量。
不过风险也不能忽视。最大的威胁就是12月19日上映的《阿凡达3》,作为好莱坞超级IP,肯定会抢走大量排片,《得闲谨制》只有短短13天的黄金放映期,能不能在这期间冲够票房很关键。
另外就是宣发周期太短,从定档到上映只有8天,虽然线上热度高,但下沉市场的覆盖可能不够,很多三四线城市的观众说不定还没听说这部片,这会影响后续的票房发力。
好在片方也有应对,12月5日会在北京办首映礼,之后还会去宜昌、重庆、南京这些关键城市路演,尤其是宜昌作为拍摄地,肯定能引发一波地域情感共鸣。而且正午阳光的口碑积累,加上如果上映后口碑能爆,靠观众口口相传也能弥补宣发的不足。
总的来说,《得闲谨制》算是今年年底最让人惊喜的电影“黑马候选人”了。零宣发的勇气,背后是对品质的自信——毕竟筹备九年、投资4亿的作品,肯定有底气。
12月6日上映后,到底是流量与品质的双向奔赴,还是会陷入口碑争议,就看影片本身的实力了。不管怎么说,能看到正午阳光进军电影圈,能看到肖战挑战抗战题材,这部片都值得走进影院看一看。
来源:第一滴露珠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