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泥土里的成长与心动——电影《白桔》回到故乡昭通举行首映式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8 09:50 1

摘要:让这部扎根云南本土的电影佳作回到故事发源地与观众见面。影片以昭通永善县为背景,聚焦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后续发展,用真实笔触勾勒出新时代乡村的奋斗图景与人文温度。

1905电影网讯 11月27日,改编自昭通青年作家沈力同名小说的乡村振兴题材电影《白桔》回到故乡昭通。在全国公映当日,首映式在昭阳区欢映影城举行。

让这部扎根云南本土的电影佳作回到故事发源地与观众见面。影片以昭通永善县为背景,聚焦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后续发展,用真实笔触勾勒出新时代乡村的奋斗图景与人文温度。

电影《白桔》入围第三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单元展映影片,荣获“2024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推荐活动”荣誉编剧奖、第二届湖南民族电影展展映影片奖。电影荣登山东临沂影视家协会举办的电影《白桔》临沂观影会、云南省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三期云南本土电影放映推介活动、西双版纳州电影局举办的电影《白桔》观影会,收获广泛好评,“清爽接地气”“充满生活质感”“捧腹大笑”“感动落泪”成为观众高频评价。在山东临沂观影会上,著名导演杨真认为《白桔》是继陈可辛监制的《一点就到家》之后最好的一部乡村振兴题材电影,电影《白桔》聚焦乡村振兴+民族题材+爱情主题,是一部扎根云南本土的电影佳作。

作为一部“从昭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作品,电影《白桔》讲述了大学生白桔毕业后返乡,带领移民群众发展白桔种植产业、实现共同富裕的动人故事。影片摒弃宏大叙事,以“三个年轻人在泥土里的成长与心动”为核心,将彝族姑娘白桔的执着、苗族小伙阿布的守护、农技专家马小虎的敬业融为一体,细腻呈现了返乡女大学生实干奋斗与青涩情感,更融入苗族、彝族特色民族文化元素与昭通大气磅礴的山水风光。

在全国公映日,在昭通举办首映式,既是对故事原型地的致敬,也契合昭通市“文化培根铸魂”的文旅发展战略。近年来,昭通着力打造文旅品牌,通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古城活化利用等举措厚植文化根基,而《白桔》的首映将成为昭通“以影促旅、以文赋能”的又一生动实践,让更多人通过大银幕领略昭通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发展活力。

“作为一名写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行动,就是要用手中的笔去书写人民群众正在创造的火热生活。”昭通作家沈力在首映式上表示,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这部电影,让大家在忙碌的间隙,获得片刻的宁静与回望的勇气,更加清晰地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守护心中的那枚“白桔”、守住那份历经磨难后依然保有的善良、守住那份在绝望中从永不言弃的坚韧。

该片女主角刘若清电影代表作品有《青春之骏》《红毯先生》《点到为止》《致命替身》等,电影《心灵的阳光》获得“第8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教育影片奖,《青春之骏》获得第七届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男主刘云龙电影代表作品有《老炮儿》《八佰》《东极岛》等,电影《香珀》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单元金奖。陈孟奇电影代表作品有《消失的她》《黄金蜘蛛城》《大偃术师》等。

导演吴俊贤曾执导过电影《南拳之英雄崛起》《山歌》等作品,《山歌》获2022年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优秀影片,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优秀影片,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网络电影展最佳电影。电影《南拳之英雄崛起》获得广东省优秀电影故事片,电影《红军乡》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原著作者、编剧沈力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十七届高研班学员,在《中国作家》《诗刊》《人民日报》《边疆文学》等发表作品,出版诗集《千年一吻》《上山上》,长篇纪实文学《他乡是故乡》(合著)。获全国首届鲲鹏文学奖、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2024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推荐活动”荣誉编剧奖等。编剧曹鹏代表作有、主演的电影和主演的电影,电影《爷儿俩》获第二届“北京影协杯”电影剧本征集评选活动入围优秀剧本。

制片人陈乾伦,是资深电影、电视剧制片人、出品人、监制、编剧。代表作品有:《海鸥老人》《照片里的伴娘》《少年闵子骞》《并肩作战》等,电影《海鸥老人》获2015年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影片贡献奖、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最佳摄影奖、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入围奖、第13届四川电视节最佳摄影提名奖、2017年云南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制片人奖。

首映当天,昭通市区宣传文化系统、农业农村、网信、文旅、广电、文联、社科联、市融媒体中心、市级文艺家协会职工代表以及昭通学院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观影活动。

来源:1905电影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