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上海人的《菜肉馄饨》:到底什么味?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7 22:40 1

摘要:3月上映的沪语片《菜肉馄饨》三周票房飙到5000万,把原本只敢想2000万的制片顾晓东直接送上热搜。65%观众超40岁,银发族把工作日午场塞成“老邻居茶话会”;长三角包邮区贡献35%票房,杭州苏州南京的小年轻边听字幕边学“阿拉”。

“上海话都要靠一部电影来救,老底子味道还剩多少?

3月上映的沪语片《菜肉馄饨》三周票房飙到5000万,把原本只敢想2000万的制片顾晓东直接送上热搜。65%观众超40岁,银发族把工作日午场塞成“老邻居茶话会”;长三角包邮区贡献35%票房,杭州苏州南京的小年轻边听字幕边学“阿拉”。

搪瓷碗、蝴蝶酥、国际饭店队伍拐三圈,限购牌子挂出来那一刻,抖音弹幕齐刷:这不是电影,是城市团建。

片子讲弄堂爷叔为一口馄饨折腾半生,情节淡到像白开水,却精准戳中“怕忘”的情绪。

怕忘了小时候排队买馄饨的铜板声,怕忘了外公说“趁热吃”的沪语腔。40后50后带着80后90后一起进场,孙辈第一次听见“侬”“阿拉”在大银幕上蹦跳,像发现家里还有条暗梯通往阁楼。

票房曲线证明:情绪刚需不分年龄,只分有没有被看见。

最鸡贼的是把“学上海话”做成生意。

静安区社区学校开班当天,大爷大妈把走廊挤成早高峰地铁;在线教育平台沪语课销量翻三倍,老师直接拿电影片段当教材。

语言最怕没人用,一旦用起来,连复兴公园长椅都成了打卡点。

隔壁北京胡同、广州西关的项目立马立项,方言电影突然成了“老年流量密码”。

可热闹背后也冒凉气。

同款馄饨套餐卖48块一碗,老字号被吐槽“电影脸比馄饨皮还厚”;国际饭店蝴蝶酥限购三块,黄牛加价到原价三倍,本地人骂“连酥皮都吃不起”。

更尴尬的是,不少00后看完片仍只会一句“谢谢侬”,方言数据库再庞大,也拦不住日常交流继续普通话。

电影把乡愁点燃,可火灭之后,锅还是那口锅。

网友热评——

“银发钱包第一次被电影盯上,原来爸妈也会二刷,比给我相亲还积极。

“苏州人看完直接冲去平江路找苏式馄饨,结果发现店关门了,导演赔我眼泪。

“搪瓷碗包邮到家,我妈拿来腌咸菜,说比电影还入味。

“别光拍老人啊,下次拍拍上海小囡考卷里写‘外婆’还是‘外祖母’,那才叫刺激。

“方言片再不出,以后上海话只剩‘册那’和‘谢谢扫码’了。

来源:真诚清泉w8qiGmJ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