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疯狂动物城2》上映当天票房直接干到2.3亿,预售阶段几天就破2亿,想看人数逼近500万,热度把同期所有国产片都甩在后面。
《疯狂动物城2》上映当天票房直接干到2.3亿,预售阶段几天就破2亿,想看人数逼近500万,热度把同期所有国产片都甩在后面。
照这个势头,40亿票房预测板上钉钉,谁都觉得迪士尼这次又要屠榜。
可现实却狠狠打了脸,而被打脸的原因也非常朴实无华。
豆瓣开分7.4并且还在往下掉,短评区前100条里有67条在骂同一个东西:中文配音。
很多人还没进影院就先刷了一星,还有人直接退票,理由写得明明白白——“听不下去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就出在声音上,而且是中文版的声音。
主角朱迪和尼克的配音没换,还是第一部那两位专业老师。
声音一出来,熟悉得让人起鸡皮疙瘩,情绪、节奏、语气全对味,老粉一秒入戏,弹幕直接刷“爷青回”。
这部分没毛病,甚至是目前续集唯一没掉链子的地方。
麻烦全在新角色,蛇盖瑞请了大鹏,狸宝请了金晨,马飞扬请了费翔,还有几个小角色给了王安宇。
名字一个比一个响,效果一个比一个灾难。
大鹏的东北口音直接把阴险滑溜的蛇变成了康庄大道上的铁岭大汉,台词一出口观众笑场,角色全崩。
费翔的普通话本身就带着明显腔调,配一个需要灵动声线的飞行马,听着像80年代港台腔在念课文。
金晨声音甜是甜,但完全没层次,一句台词从头甜到尾,狸宝该有的机灵劲儿一点没出来。
观众不是不能接受明星配音,而是受不了“听得出是大鹏,听不出是蛇”的感觉。
动画片里,声音就是角色的脸,脸整错了,观众自然不买账。
更气人的是排片,中文版场次占了85%以上,原声版全国平均不到10%,很多城市一天就两三场,还是凌晨或者早八点。
铁粉想听原版,要么熬夜抢票,要么干脆不看。首周口碑本来靠这群人带节奏,现在直接被憋死。
片方和院线当然有自己的小算盘,明星等于现成的宣传机器,首映礼往那儿一站,热搜自己来。
中文版对带娃家庭最友好,家长图省事,票直接买爆。预售能冲这么高,明星配音+中文场倾斜功不可没。
可这套打法只管用前三天,动画片真正的钱在后面,在复购、在长尾、在自来水。声音崩了,口碑就起不来,曲线必然断崖式下滑。
现在单日票房已经比首日跌了15%,后续只会更陡。
乐观估计,片方要是这两天赶紧补原声场次、把中文版声音稍微修一修,评分能回暖到8分左右,最后可能摸到30亿出头。
如果继续硬刚,评分掉到7分以下,25亿都够呛;最差的情况,负面发酵彻底失控,20亿都悬。
跟《哪吒2》一比,这个差距就更扎眼。
人家全专业配音,本土文化加成,长尾能吃半年;《疯狂动物城2》首日再猛,声音这一关过不去,后面全白搭。
这事放到整个行业看,其实早就不是新鲜事儿。
《千与千寻》重映请明星配过,《狮子王》真人版请过,《玩具总动员4》也请过,凡是声音没磨好的,最后口碑和票房都吃瘪。
反过来,《超人总动员2》《海底总动员2》全程专业配音,观众挑不出毛病,钱赚得也踏实。
明星想多露脸可以理解,片方想省宣传费也能理解,但理解不代表观众得买单。
声音这块真不是流量能砸出来的活儿,得靠专业演员在录音棚里一遍遍磨。磨不好,就别怪观众用脚投票。
现在片方还有救,赶紧把原声场次比例提到20%以上,把中文版声音该补录的补录,该重录的重录,别跟钱过不去。
观众要的其实很简单:要么给个能听的中文版,要么给个像样的原声场,别两头都不痛快。
《疯狂动物城2》这回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再强的IP,再高的预售,声音崩了就是崩了。
40亿的梦碎就碎在录音棚里,碎在“流量至上”四个字上。
希望这是最后一次用票房给行业上声音课,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吧。
信息来源:
新黄河《《疯狂动物城2》配音引争议,网友的质疑有道理吗?》
极目新闻《《疯狂动物城2》原版排片量远超配音版,“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含金量仍在上升》
来源:王教授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