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鄂州小北门与建设街交汇处,曾矗立着老城区的文化地标——人民电影院。其渊源可追溯至1957年,鄂城县首座专业影院诞生于新民街汪家祠堂,狭小空间里的胶片光影,点燃了市民的观影热忱。60年代末,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新影院在小北门街口落成,以“人民”为名呼应时代
鄂州小北门与建设街交汇处,曾矗立着老城区的文化地标——人民电影院。其渊源可追溯至1957年,鄂城县首座专业影院诞生于新民街汪家祠堂,狭小空间里的胶片光影,点燃了市民的观影热忱。60年代末,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新影院在小北门街口落成,以“人民”为名呼应时代初心,成为几代人的精神栖息地 。
鼎盛年代的人民电影院,是老城最热闹的“星光舞台”。木质座椅排列整齐,红色丝绒幕布拉开便是另一个世界,《白毛女》《地道战》等经典影片循环放映,2角5分的门票供不应求。每到放映日,海报前挤满驻足的观众,住红城旅社的旅人、刚理完发的街坊、背着书包的学生,顺着人流涌入影院,黑暗中胶片转动的沙沙声与观众的笑声、叹息声交织。场外小贩的瓜子、冰棍叫卖声,与场内的剧情高潮相映成趣,构成了老城最鲜活的文化图景 。
时代浪潮中,电视、新型影城的兴起改写了观影格局。2005年,人民电影院经营许可吊销,老建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商圈与连锁影城 。如今,人民电影院旧址已换了新颜,但老鄂州人仍记得,当年攥着票根奔向影院的雀跃,记得散场后与恋人在街头漫步的温柔,记得全家围坐共享光影时光的温馨。人民电影院早已不是一座建筑,而是承载着老城文化记忆、定格着几代人青春与温情的时代符号。
来源:试剑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