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电影“看睡着了”“看不懂”;也有观众表示,影片内容表达丰富,有技术也有诗意。《狂野时代》用六个篇章讲述五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故事,延续毕赣过往风格,具有一定的观影门槛,观众说看不懂很正常。但相比轻易打下差评,展开因为忙碌而变得也许有些麻痹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由毕赣执导,易烊千玺、舒淇领衔主演的《狂野时代》上映4天,拿下1.37亿元票房。口碑方面,豆瓣评分6.5分,影迷观影反馈呈现两极化。
电影《狂野时代》海报 图据片方
有人说电影“看睡着了”“看不懂”;也有观众表示,影片内容表达丰富,有技术也有诗意。《狂野时代》用六个篇章讲述五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故事,延续毕赣过往风格,具有一定的观影门槛,观众说看不懂很正常。但相比轻易打下差评,展开因为忙碌而变得也许有些麻痹的全部感受,一共随“迷魂者”入境,或者“食用”效果更佳。
《狂野时代》是一部有门槛的电影。毕赣的电影从来如此,他的电影总跟梦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狂野时代》 以六个篇章对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思维的精神元素,讲述横跨百年,五个时代中,“迷魂者”(易烊千玺 饰)沉迷梦境幻觉,但被“大她者”(舒淇 饰)潜入意识追捕的故事。
易烊千玺饰演的迷魂者,一开始以文学作品里面拥有人类共识的“怪物”形象出现,后来变成美少年、悔恨的儿子、中年骗子、青年、怪物。“迷魂者”的故事里总伴随着血、汗水、眼泪、脆弱,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这并不是一个被鼓励的角色。但迷魂者的存在,说明人类做梦是无法被禁止的,让舒淇饰演的“大她者”好奇。“大她者”拥有绝对的理性、充满秩序,她在“迷魂者”身上看到了生命力,而她,也曾是一个个“迷魂者”变过来。
在影片刚开始,“大她者”打开了迷魂者的身体,发现迷魂者的内心是一台放映机,打开放映机后,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虚构剧情电影《水浇园丁》,这是电影是造梦的艺术的一个体现,也说明人类需要做梦,这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途径。沿着这个线索,继续打开感官,后面的几个篇章也都说明着同样的道理。
《狂野时代》是一部越挖越有味的电影。它绝不像现在的类型电影,给你爽感、强冲击,有时候晃个神还能接上。它是一部典型的作者电影,观众必须调动全身的注意力,投入其中,才能从中去发现人与人、世界,和自己的关系。而要给予这样的全神贯注,对于已经习惯短平快的视频化的观众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并不是要甩锅大数据和观众,只是当下现实却是如此。因此,很多人看完后,有的会直言“看不懂”“睡着了”,有的会发现别人的影评中有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部分,因此越挖越有味。当然,所有真实的评论都是观众看完160分钟后的表达,都值得尊重。
最后,电影需要百花齐放。从《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到《狂野时代》,毕赣一直在坚持个人风格与作者表达。这在当下,本身就很珍贵。
影片末尾,坐在电影院的人,背影一个个消失。他们回归到生活中,也许会跟身边人说起刚刚看过的这部电影,也许会留意一下过往没有注意过的落日或者太阳。用力感受,尽情做梦,这样就很好。
来源:梦回迷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