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20日,《狂野时代》预售票房突破9000万,这部毕赣导演暌违七年的作品,让艺术电影在商业市场炸出了个响雷。
2025年11月20日,《狂野时代》预售票房突破9000万,这部毕赣导演暌违七年的作品,让艺术电影在商业市场炸出了个响雷。
当看到易烊千玺那张溃烂皮肤、惨白面庞的"怪物"剧照时,我就知道这片子不简单。
电影一开场,舒淇饰演的神秘女子在烟雾缭绕的鸦片馆里找到易烊千玺饰演的"迷魂者",他手中转动的费那奇盘里,罂粟花不断盛开又凋谢。
这个19世纪的动画装置,成了连接现实与幻影的钥匙,本来以为会是晦涩难懂的文艺片,没想到第一个镜头就把我拽进了百年前的光影世界。
《狂野时代》最绝的是用五种感官串起了电影百年,视觉篇里,"迷魂者"从草坪上醒来拿起水管浇人,这一幕直接复刻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的《水浇园丁》。
毕赣特意用泛黄的染色胶片质感、无对白的字幕卡,连配乐都是古典钢琴,活脱脱把默片时代搬上了IMAX银幕。
转到听觉篇,画风突变,40年代谍战场景里,赵又廷饰演的军官严刑逼供"迷魂者"。
审讯室里的镜子玩得太溜了,人物在镜中不断分裂又重合。
突然响起的特雷门琴声让全场观众一激灵,那种诡异的电子音效,据说就是世界上第一件电子乐器发出来的。
本来想仔细听听这声音,结果下一秒就被剧情拽进了新的时空,味觉篇把我看饿了。
60年代的小面馆里,李庚希饰演的少女蹲在灶台前炒辣椒,镜头怼着翻滚的红油,电影院里仿佛飘来一股呛人的香气。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感官联觉放映系统",能根据剧情同步释放气味,不过后排有观众抱怨闻到的是爆米花味,看来这技术还得再调试调试。
易烊千玺在片里一人分饰五角,从怪物到少年,每个角色都让人认不出来。
最颠覆的是"红发阿波罗"造型,火红的头发配上桀骜不驯的眼神,和《少年的你》里的刘北山判若两人。
听说为了这个角色,他特意去学了三个月的肢体控制,走路姿势都透着股神经质。
30分钟长镜头是全片高潮,易烊千玺透露,这段戏拍了大半个月,导演只给剧本大纲,具体内容要演员到现场即兴发挥。
有场戏他要在风雪夜庙里同时和五个"自己"对话,最后抱着石佛流泪的镜头,据说一条过,现场工作人员说,拍完那天千玺直接在雪地里坐了半小时,缓不过来。
舒淇的"大她者"形象也很有意思,她像个幽灵一样穿梭在各个时空,时而穿着旗袍,时而变成未来女战士。
有场戏她打开神秘箱子,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架特雷门琴,这个设计太妙了,把整部电影的科技与复古完美捏合到了一起。
电影里巴赫的《来吧,甜蜜的死亡》一响起,我旁边的大叔就开始抹眼泪,这首巴洛克时期的宗教音乐,配上"迷魂者"在火焰中奔跑的画面,有种说不出的悲壮。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段旋律还致敬了《新世纪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看了都说绝,最让我起鸡皮疙瘩的是触觉篇。
"迷魂者"在80年代的舞厅里触摸静电球,蓝色电流顺着指尖爬满全身,电影院的座椅居然同步传来微弱的震动,那一刻真感觉自己也触电了。
这种体验太新奇了,难怪戛纳评审团主席朱丽叶·比诺什说这电影"重新定义了观影仪式"。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买账,后排有对情侣看到一半就走了,女生嘟囔着"看不懂,不如回家刷短视频",这倒让我想起毕赣说的:"电影不是用来懂的,是用来感受的。
"就像片尾那段字幕:"感谢你来看这场梦,现在,该醒了。"离场时发现,影院走廊的灯光被调成了费那奇盘的旋转效果。
墙上投影着从《火车进站》到《阿凡达》的电影海报,最后定格在《狂野时代》的画面上。
如此看来,毕赣拍的哪是电影啊,分明是一封写给电影史的情书,现在想想,预售破亿不是没道理。
当艺术电影开始玩起感官沉浸式体验,当流量明星愿意为角色毁容,当观众开始期待在影院里"闻"电影或许,杜琪峰说的"电影失去灵魂",只是还没等到《狂野时代》这样的破局者。
走出影院时,秋夜的冷风吹在脸上,刚才在电影里体验的百年人生,像场真实的幻梦。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会在影史上留下一笔,至于是不是杰作,还得交给时间来评判。
但至少这个周末,去电影院"做"一场两小时的梦,总比刷短视频有意义吧。
来源:洛神谷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