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时代》!退票?戛纳光环下的退票风波与审美鸿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6 20:22 1

摘要:《狂野时代》!退票?戛纳光环下的退票风波与审美鸿沟

顶着戛纳评审团特别奖的光环登场,到头来却成了年末电影圈的“退票榜冠军”?由毕赣执导、易烊千玺主演的《狂野时代》,上映不过5天,就把热搜榜搅得像个“战场”——猫眼数据显示,该片退票率高达14.8%,远超行业2%-5%的正常水平,连带着大盘退票率都飙到了10.5%;豆瓣6.5分的评分里,打五星夸它是“神作”的和打一星骂它“催眠”的评论各占一半,#狂野时代 退票理由大赏#这个话题,阅读量更是直接冲破了3亿。

这场退票争议,从电影上映首日凌晨就炸开了锅。有网友晒出猫眼后台的截图,影片凌晨的瞬时退票率一度冲到15%——这意味着每7个买了票的观众里,就有1人临时弃票。这个数字不仅远远超过同期上映的《疯狂动物城2》(2.1%),甚至比毕赣前作《地球最后的夜晚》的退票峰值还高了近一倍。

面对争议,片方紧急回应,把“锅”甩给了系统,说这是影院结算延迟导致的瞬时数据误差,还称官方统计的全天退票率大概是6.6%,和同期其他影片基本持平。但观众根本不买账,黑猫投诉平台上满是吐槽:“预售票价比现场买还贵30块”“明明是2D电影,却收了IMAX的服务费”“不小心买错了票,平台还拒绝退款”。更有影院监控曝光:黄金场次放映才1小时,上座率就从70%跌到了不足30%,后排直接空得能当“VIP专座”。

好在现在国家电影局已经介入,明确说要搭建第三方数据验证平台,要是有恶意刷退票的行为,都会被处罚。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数据罗生门”,总算有了监管兜底。

退票率居高不下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审美鸿沟大战”。豆瓣评分的C型曲线把这份争议摆得明明白白:15.6%的观众给了五星,夸它是“电影史上级别的视听革命”;但也有34.8%的观众只给了二星,吐槽说“这根本是花钱买罪受”。

影迷们的“封神理由”说得很具体:毕赣用“五感叙事”把六个篇章串了起来,35分钟的长镜头更是把赛博末日的科幻感和东方禅意揉在了一起。易烊千玺饰演的和尚在烛火里忏悔,眼泪砸在木鱼上的那个特写,还被不少人奉为“年度名场面”。有人甚至熬夜写了万字长文解析,连舒淇戏份里植入的“记忆胶卷”颜色,都能对应上不同的梦境维度。

可普通观众的“差评暴击”就直接多了:“开场20分钟,我就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梦境了”“手持镜头晃得我头晕,中途去厕所吐了两次”“五个篇章像拼错的拼图,看到结尾都不知道主角到底要干嘛”。还有网友调侃:“看这部电影得带个笔记本,比考研复习还费脑子。”

不过,整部电影里唯一没争议的,大概是易烊千玺的演技。他一人分饰五个角色,从佝偻的古堡怪物到剃了光头的还俗和尚,哪怕是40岁的年龄差,切换起来也毫无压力。之前怪物造型曝光时,他脸上的褶皱和蹒跚的步态,让粉丝都直呼“认不出来”;和尚忏悔的戏份全程没台词,他只靠眼神从迷茫到崩溃的变化,就把影院里不少观众看哭了。

这场争议里,最戳行业痛点的,其实是“顶流+奖项”这套组合拳的失灵。上映前,靠着易烊千玺的号召力,电影预售直接冲了1.21亿,排片占比也高达31.9%,当时还被预测是“年度最卖座的文艺片”。

可顶流的效应,撑不过24小时:首日票房接近8000万,第二天就腰斩到3700万,到了工作日,单日票房更是直接跌破2000万。等《疯狂动物城2》一上映,《狂野时代》的排片占比直接被砍到5%-7%,猫眼原本预测的2.2亿最终票房,也降到了1.5亿,之前的光环算是彻底褪掉了。

问题其实出在“宣发错位”上。片方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劲推易烊千玺的“怪物造型”“打戏片段”,把喜欢商业片的观众骗进了影院,结果放的却是满是符号隐喻的意识流作品。有粉丝吐槽:“我妈还以为是《满江红》那种爽片,结果看到一半问我‘这到底是恐怖片还是哲学课啊’。”

业内人士直言,这其实是艺术片商业化路上的“必经之痛”:“毕赣镜头里的东西,确实配得上戛纳奖,但普通观众想要的,只是一个能看懂的故事。用顶流吸引路人来看,却没在‘艺术’和‘通俗’之间搭好审美桥梁,最后只会两边都不讨好。”

现在已经有影院开始尝试“30分钟内自助退票”的服务,既保护了观众的权益,也能给影片质量提供即时反馈。这场风波也让整个行业明白:流量能造出预售神话,却留不住真正想好好看电影的观众;奖项能撑起艺术高度,却填不满普通人和影迷之间的审美鸿沟。

你愿意为“看不懂的艺术片”买单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