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影视行业不该被平台牵着鼻子走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6 16:12 1

摘要:这个现象值得玩味。有评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作品自身风格太文艺,节奏太缓慢,主题太晦涩。但是,该片导演毕赣的风格历来如此,重视的从来就不是电影的故事性、通俗性。这一点哪怕不是资深影迷,只要在网络上稍加搜索一下也就能掌握相关信息。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买票

电影《狂野时代》最近引发了舆论场热议,但公众讨论的并不是影片的内容,而是它的“退票率”。有数据显示,该片上映首日,退票人数就超过15万人次。

这个现象值得玩味。有评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作品自身风格太文艺,节奏太缓慢,主题太晦涩。但是,该片导演毕赣的风格历来如此,重视的从来就不是电影的故事性、通俗性。这一点哪怕不是资深影迷,只要在网络上稍加搜索一下也就能掌握相关信息。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买票之后又退票?

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许多人可能是被社交媒体和平台“劝退”了。不难想象,如果有人打开手机,扑面而来的全是“看睡着了”“看不懂”的评价,就算此前有观影的想法,大概率也是会打退堂鼓的。因此,“我们还需不需要文艺片”或者“文艺片要不要关注票房”的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议题,真正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整个影视行业正在被平台牵着鼻子走。

不光是《狂野时代》,现在大多数电影上映后,最关心的事情可能就两件。一是豆瓣上打出来的分数是多少,二是影片的相关话题能不能上微博热搜榜。以前人们常说,一部电影的口碑很重要。但身处互联网时代,口碑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口口相传”,而是由媒介传播的具体状况决定的。

简单地说,如果一部电影在豆瓣上得分不理想,或者说靠前排的大多数是“差评”,那么基本上也就等同于被“宣判死刑”。如果一部电影上不了微博热搜,或者说激不起多少水花,那么大概率也会迎来黯然退场的结局。换句话说,当下一部影视作品的前途可能已经不再单纯取决于观众的实际观感,而是网络空间里的“风向”。

创作者和投资者当然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正因为网络平台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也使得很多影视作品在立项之初,就开始仔细研究、搜集平台上的最新动向。什么样的内容大家更关注,什么样的题材更受年轻人的欢迎,什么样的话题更容易上热搜……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电影、电视剧被观众吐槽像是网络热点的大集合,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新鲜感,也缺少对真实生活的细致观察。无论对整个影视行业,还是对广大观众来说,这种恶性循环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说这些,意思并不是要否定豆瓣等网络平台的价值。自豆瓣诞生以来,几次对打分机制的调整和改善,基本上已经能保证一部电影不会被“水军”刷分。说豆瓣是国内当下最权威、最公平的电影评分平台,应该不算夸张。不过,一部影视作品好不好看,从来就是很私人的感受。即使是豆瓣,或者说任何一个平台,都不可能给出一个完全正确的标准答案。

然而,现在的观众都已经养成了去影院之前看看豆瓣评分,刷刷微博评论的习惯,一旦平台上已经形成一股风潮,一般人很难不受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关心的往往就不是影片的艺术质量到底如何,也没有耐心到影院里做出自己的判断,而是沉浸在各种各样的“段子”“吐槽”“吃瓜”里,就连影片本身也会被淹没在网络狂欢的浪潮里。

喜不喜欢《狂野时代》都很正常,每位观众都有自己的偏好,但被迫卷入舆论风波的影视作品,绝不只是一部《狂野时代》。我们既不希望看到文艺创作者有意去迎合某种流行于网络平台的观点或风向,彻底沦为“热点”或者“流量”的追随者;也不希望他们因为过度焦虑网络平台的影响力或者网友的批评而束手束脚,干脆保持“沉默”。这对于整个市场乃至绝大多数观众本身来说,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