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23日,国产艺术电影《狂野时代》以1.19亿预售票房创下华语艺术片纪录,上映首日更以7979万票房力压《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登顶单日冠军。然而,这部由金鸡影帝易烊千玺领衔、舒淇、赵又廷等实力派加盟,并获戛纳提名加持的影片,却在次日遭遇口碑断崖式
2025年11月23日,国产艺术电影《狂野时代》以1.19亿预售票房创下华语艺术片纪录,上映首日更以7979万票房力压《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登顶单日冠军。然而,这部由金鸡影帝易烊千玺领衔、舒淇、赵又廷等实力派加盟,并获戛纳提名加持的影片,却在次日遭遇口碑断崖式下跌,暴露出艺术电影在商业市场中的深层困境。
导演毕赣延续其标志性的"意识流叙事"风格,将影片构建在"人类失去做梦能力"的未来设定之上。易烊千玺饰演的"迷魂者"在六个章节中分饰五角,从溃烂怪物到破碎少年,从悔恨之子到中年骗子,每个角色都承载着不同的感官维度——视觉篇的机械咀嚼、听觉篇的破碎感演绎、味觉篇的悔恨流露,均展现其影帝级表演功力。舒淇饰演的"大他者"则以潜入意识追捕的设定,构建出极具哲学深度的对抗关系。
然而,这种高度抽象的叙事结构引发大规模观众离场潮。社交平台数据显示,超过30%的观众在观影中途离场,豆瓣短评区"看不懂"的标签持续升温。有观众直言:"毕赣的镜头语言如同密码本,没有注释根本无法解码。"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恰恰印证了艺术片与商业市场的根本性冲突——当导演执着于用电影解构梦境、重构五感体验时,普通观众更期待的是清晰的故事脉络与情感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票房预测已从首映日的3.5亿修正至2.2亿,暴露出"粉丝向"受众的局限性。尽管易烊千玺的演技获得压倒性好评,其怪物造型的脊背弯曲度、花瓣咀嚼的机械节奏都成为热议焦点,但个人表演的突破终究难以承载整部电影的叙事革新。正如影评人所言:"当电影成为导演的私人梦境展览馆,观众自然会用脚投票。"
《狂野时代》的困境折射出中国艺术电影的普遍困境:如何在保持作者性的同时拓展受众边界。毕赣的前作《地球最后的夜晚》曾遭遇类似质疑,而本片再度验证——当电影的叙事门槛高于观众的平均审美阈值时,再耀眼的明星阵容与再华丽的视觉奇观,都难以填补理解鸿沟。这种"自嗨式"创作或许能赢得戛纳的掌声,却注定难获市场的全面认可。
来源:创意写作之西创可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