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狂野时代》上映首日,票房成绩看起来还不错,接近8000万。但这个数字背后藏着隐患 。猫眼专业版显示,当天的退票率就达到了14.8%,退票人数超过15万 。
《狂野时代》
《狂野时代》上映首日,票房成绩看起来还不错,接近8000万。但这个数字背后藏着隐患 。猫眼专业版显示,当天的退票率就达到了14.8%,退票人数超过15万 。
一位院线经理透露,晚间场次的空座率明显上升,有些场次甚至不到一半的上座率 。第二天,票房直接腰斩,只剩下3700多万。这种暴跌的速度在中国电影市场里非常罕见 。
常情况下,周末的票房会比工作日高,但《狂野时代》在周六周日的表现反而比周五更差 。影院开始迅速调整排片策略,将原本 30%的排片占比砍到了5%-7% 。
更引人关注的是线上售票占比仅为37%,远低于商业片的平均水平 。这一异常数据引发观众对影片数据真实性的质疑。有观众推测可能存在“预售资金回抽”的情况,即通过高预售营造火爆假象,吸引更多观众购票 。
易烊千玺饰演的“迷魂者”
影片设定在“人类不再做梦的未来”,易烊千玺饰演的“迷魂者”要通过五感体验跨越一个世纪的故事 。这个设定听起来很有创意,但实际呈现让观众困惑。
叙事碎片化严重,六个章节之间缺乏连贯性,从民国市井突然跳到未来科幻,没有过渡也没有铺垫 。160分钟的片长里充斥着晦涩的符号化表达,很多观众反映看到一半就犯困,甚至有人统计超过三成观众提前退场 。
易烊千玺在这部电影里挑战了一人分饰五个角色。他扮演了阿波罗、骗子、悔恨的儿子、邱默云和怪物,每个角色都需要不同的造型和状态 。为了这些角色,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易烊千玺剧照
比如扮演怪物时,他需要佝偻着背,手指扭曲地走路;演骗子时又要展现出狡黠的笑容 。但这些表演上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很多人认为五个角色除了造型不同, 缺乏鲜明的差异化塑造 ,更像是同一个人套了不同的外壳 。
导演毕赣的创作习惯在这部电影中再次凸显。他热衷于梦境隐喻和时间线跳跃,喜欢用诗意但晦涩的台词 。从《路边野餐》到《地球最后的夜晚》,再到《狂野时代》,他的作者风格一脉相承 。
《狂野时代》的口碑分化不仅体现在评分上,更演变成一场网络舆论战。易烊千玺的粉丝将差评归咎于朱一龙的粉丝“恶意刷低分”,而朱一龙的粉丝则反驳称对方是在“甩锅” 。
双方从演技吵到票房数据,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把电影讨论变成了一场“粉圈战场” 。无辜的路人观众仅仅吐槽影片晦涩,就被粉丝骂为“没审美”、“不懂艺术”、“故意黑片”,激化了“艺术片是否应对观众负责”的争论 。
普通观众和影评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出现了严重分化。在豆瓣上,评分呈现出两极分布,打五星和打一星的观众比例都很高,中间评分稀少 。这种现象表明电影引发了强烈的爱憎反应。
影评人罗永浩在微博上强烈推荐这部电影,称“不要有压力,尽情享受你能享受的部分就好” 。但更多普通观众表示无法理解,认为电影缺乏基本的故事性和共情力 。
罗永浩
《狂野时代》的高开低走揭示了艺术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普遍困境。投资高达2亿元的《狂野时代》,按照目前票房走势,回本可能性极低 。这引发了对 流量明星与作者导演合作模式 的质疑。
易烊千玺的票房号召力能否支撑如此高成本的艺术探索,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此前《白日焰火》通过黑色类型化叙事收获了票房与奖项双赢,但《狂野时代》选择了一条更冒险的道路 。
毕赣曾表示希望“用影像探寻记忆与失落”,但这种私人化叙事如何与观众共享,仍是中国艺术电影难以回避的命题 。从第五代导演的探索片到如今的作者电影,类似《狂野时代》的争议始终存在,只是当下市场的即时反馈更加直接和残酷 。
电影市场的环境也加剧了《狂野时代》的问题。11月是传统的冷门档期,多部进口片撤档留下了市场空间 。《狂野时代》凭借明星阵容抢占先机,但内容硬伤导致后劲不足 。
易烊千玺的选片轨迹显示了他从流量明星向实力演员转型的明确意图:从《少年的你》转型演技派,到《长津湖》积累票房号召力,再到《小小的我》获金鸡影帝,他始终瞄准奖项 。
这次他选择了一条更冒险的道路。在《狂野时代》中,他挑战了一人分饰五角:阿波罗、骗子、悔恨的儿子、邱默云和怪物 。为这些角色,他付出了大量努力,但表演被批评为用力过猛,无论是硬汉的凌厉还是文人的温润,都没能精准拿捏 。
《小小的我》剧照
演员们在宣传期都尽量避免讨论剧情问题,易烊千玺只谈表演挑战,回避了对故事本身的评价 。片场花絮显示,毕赣经常要求“朦胧感”,导致演员们经常感到困惑 。有一个吃花瓣的镜头NG了十几次,易烊千玺累到虚脱,但成片只用了三秒 。
舒淇饰演的“大她者”本该是串联故事的关键,但她的角色也没有得到充分展开。赵又廷的角色在后期剪辑中被删减,导致人物显得单薄 。整个演员阵容的表演努力,最终被叙事结构的混乱所拖累。
舒淇
影院排片经理们已经用脚投票:《狂野时代》的排片率从首日的30%迅速下调至5%-7% 。一位观众在豆瓣短评区写道:“画面美得像梦,故事烂得像渣” 。
易烊千玺的粉丝们心疼地说“哥哥的演技白费了” 。这场艺术与商业的碰撞,最终以制片方将承受2亿元投资可能无法收回的代价告终。
艺术电影是否应该放下身段拥抱观众,还是观众需要提升审美去理解艺术? 这个问题在电影上映后引发广泛争论,却依然没有答案 。
来源:阿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