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9亿票房的《哪吒》只配拿安慰奖,易烊千玺却靠‘熟人局’封帝,这金鸡奖是评电影还是评人脉?”——热搜刷到这条时,正在地铁上刷手机的小赵直接笑出声,旁边的大姐却气得把手机往包里一摔,嘟囔一句“以后再也不熬夜看直播了”。
“159亿票房的《哪吒》只配拿安慰奖,易烊千玺却靠‘熟人局’封帝,这金鸡奖是评电影还是评人脉?”——热搜刷到这条时,正在地铁上刷手机的小赵直接笑出声,旁边的大姐却气得把手机往包里一摔,嘟囔一句“以后再也不熬夜看直播了”。
其实,每年金鸡奖一结束,骂声比掌声先到,今年格外吵,是因为“巧合”多得像编剧写的。
先说最扎眼的:评委会主任张艺谋,被扒出跟四位得主都合作过,网友把名单一拉,活脱脱《惊蛰无声》团建。
组委会赶紧甩声明:张导没参与投票,全程回避。
可观众不买账——回避制度像厨房里的灭蚊灯,听着嗡嗡响,该叮的还是叮。
再说《哪吒》。
159亿、豆瓣8.4,两项硬指标吊打全场,结果只抱回“最佳美术片”。
颁奖前,官方公号还发文章鼓励“动画冲最佳影片”,最后却像给小孩发颗糖再补一句“下次努力”。
团队干脆没来,空着的两排座位比任何获奖感言都响亮。
最替咏梅委屈。
《出走的决心》里她把中年崩溃演得像温水煮青蛙,无声却烫人,结果票根上名字是宋佳。
宋佳不弱,可二封消息一出,弹幕齐刷“怎么又是她”。
组委会说“多轮投票”,可投票细节不公开,就像饭店后厨不给你看卫生许可证,菜再香也心里打鼓。
有人把近年名单做成表格,发现商业片占比一年比一年高,票房过5亿的作品拿奖概率翻了三倍。
数字冷冰冰,却解释得通:广告商要收视率,电视台要赞助商,评委也是圈里人,谁愿意跟钱过不去?
可问题就在这——当奖项开始“向钱看”,艺术就沦为配菜。
观众不傻,一次两次还忍,年年如此,投票热情就转成吐槽动力。
影评人谭飞说得直白:金鸡不是缺好片子,是缺“看得见的公平”。
他举了香港金像奖的例子,第二轮投票明细现场拆信封,记者拍照存档,争议就少一半。
内地不是做不到,是不想动蛋糕。
那观众该怎么办?
有人喊“干脆不看了”,可越不看,圈子越封闭。
更现实的做法是盯住他们承诺的“透明化”。
今年组委会说“明年考虑公开投票记录”,先把话截屏,明年对照名单一条条扒,只要人数够多,就不信没人回应。
再说回《哪吒》。
它输的不是质量,是“出身”。
真人电影可以跑影展、做路演、请老艺术家写推荐信,动画片除了票房还能拿啥?
规则里那句“同等艺术标准”听着公平,可没给动画同等舞台。
要是真想让动画冲主奖,先给评委会里加几位做动画出身的评委,别每次让画分镜的跟拍真人片的坐在一条板凳上投票。
至于“人情奖”,根治不了,只能掐表。
四年一届的评委大轮换改成两年,连任不得超过一次;导演、演员、技术类评委比例锁死,谁也别一家独大;投票前先把亲属、合作史公示,网友自有放大镜。
流程麻烦,可比事后灭火省钱。
说到底,大家想看的不是完美,而是“像那么回事”。
哪怕偶尔出错,只要程序摆在那儿,观众就能原谅。
怕就怕年年把观众当外人,嘴里喊着“艺术至上”,手里数着票房和关系。
下一次开奖前,建议组委会发声明时附带一句:欢迎直播唱票。
别怕吵,真唱票那天,热搜也许就能换成“金鸡终于像鸡,会打鸣了”。
来源:自在书签bXt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