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是你的问题,是有人把文艺片包装成商业大片,骗你进场。8.3亿票房背后,是72%的次周暴跌,这个数字比任何差评都扎心。
如果你花了钱去看《狂野时代》,大概率会觉得自己被耍了。
这不是你的问题,是有人把文艺片包装成商业大片,骗你进场。8.3亿票房背后,是72%的次周暴跌,这个数字比任何差评都扎心。
首周票房占了总票房的65%,什么意思?
第一批观众被戛纳入围、易烊千玺影帝光环、舒淇赵又廷的阵容骗进影院。
结果第二周口碑直接崩盘,跌幅创下近年文艺片纪录。
观众用钱包投票,比豆瓣6.5分诚实多了。
导演毕赣出来回应了,说"艺术电影本就不该追求所有人都看懂"。
这话听着就气人。
艺术电影不是免死金牌,看不懂和不想让人看懂是两码事。
他承认营销失误,可这种失误跟《地球最后的夜晚》那次有什么区别?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同样的观众上当。
制作成本2.5亿,现在还在亏损。
这笔钱花哪儿了?
花在让易烊千玺一人分饰五角,花在那些魔幻现实主义的镜头里。
易烊千玺演得确实卖力,业内都夸他突破大,可问题是,观众连一个故事都看不明白,谁还有心思欣赏你的表演层次?
影帝的奖杯差点成了职业生涯的绊脚石。
营销方把文艺片当商业片卖,这招太损了。
预告片剪得跟悬疑大片似的,海报上易烊千玺那张脸占了一半。
粉丝冲着他买票,结果发现偶像在里头演了个自己都未必说得清的角色。
粉丝经济被榨干了,路人缘也败光了,两头不讨好。
中国电影协会开研讨会,说文艺片上座率降到19%,建议分级放映。
这话说得轻巧,分级就能解决问题?
毕赣需要的不是分级,是学会说人话。
观众不是看不懂《肖申克的救赎》,不是不喜欢《霸王别姬》,那些片子也是艺术电影,但人家尊重观众的智商。
易烊千玺团队反应快,立刻接了现实题材新片《人间》,定档春节档。
这叫及时止损,也是无奈之举。
舒淇倒是挺他,说"看不懂才是艺术电影的魅力"。
这话也就圈内人说说,普通观众只会觉得,我看电影是来找乐子的,不是来做阅读理解题的。
文艺片市场萎缩,不是观众品位差,是有些导演太把自己当回事。
他们活在戛纳电影节的掌声里,忘了掏钱买票的人坐在电影院里有多煎熬。8.3亿票房里有太多水分和泡沫,真实的观影体验,都在那72%的跌幅里写着。
毕赣们该醒醒了,艺术电影不是遮羞布。
观众可以为你的一次实验买单,但不会次次上当。
易烊千玺的转型是明智的,至少他明白,演员最终要活在观众心里,不是活在影评人的论文里。
至于分级放映机制,别急着给艺术片开绿灯,先问问那些导演,到底想不想让人看懂他们的电影。
来源:开朗熊猫ove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