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80后”导演毕赣执导,易烊千玺、舒淇等人主演的《狂野时代》已于22日全国上映。这部曾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载誉而归的艺术电影,上映前收获颇高的关注度,超1亿元人民币的预售票房刷新了预期;但上映后陷入口碑两极,“看不懂”再度成为不少观众面对艺术电影难跨的一道门槛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董铭】由“80后”导演毕赣执导,易烊千玺、舒淇等人主演的《狂野时代》已于22日全国上映。这部曾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载誉而归的艺术电影,上映前收获颇高的关注度,超1亿元人民币的预售票房刷新了预期;但上映后陷入口碑两极,“看不懂”再度成为不少观众面对艺术电影难跨的一道门槛。
《狂野时代》海报
《狂野时代》是今年关注度最高的中国艺术电影之一,从5月“极限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举行世界首映、喜获评委会主席朱丽叶·比诺什钦定的“特别奖”,再到9月作为平遥电影节闭幕片国内首映,这部影片逐步揭开面纱。根据猫眼专业版统计,截至24日下午5时,《狂野时代》已收获1.26亿元票房。
根据官方简介,该片讲述“‘迷魂者’(易烊千玺饰)通过体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感,跨越一个世纪的故事。而‘大她者’(舒淇饰)则好似打开‘迷魂者’故事的钥匙”……如此独特的剧情和结构,让一些习惯了传统叙事逻辑的观众茫然不解,“狂野时代看不懂”甚至成为热搜词条。不过也有一些资深影迷打出“5星好评”,盛赞毕赣用他独特的视听风格和想象力“向电影史致敬”,还自发写下长篇解读,剖析影片中各个段落的背景、隐喻和电影梗。这样的两极分化导致该片目前在豆瓣的均分仅为6.5。
男主角易烊千玺此次表演也颇具挑战性,他在不同时代背景中诠释了怪物、美少年、骗子等各种身份。导演毕赣则延续了他在《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中擅长的氛围营造,但对于没有接触过其前作的观众,《狂野时代》还是“太超前”了。
《狂野时代》遭遇的口碑争议,可以说是全世界艺术片都可能会面临的悖论——“阳春白雪”难免“曲高和寡”,追求作者表达与艺术探索的作品往往不容易让大众轻松理解和接受。譬如由舒淇执导、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并在釜山电影节斩获最佳导演奖的《女孩》,11月1日上映后票房仅466万元,豆瓣评分7.2;另一部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日掛中天》,豆瓣评分同样7.2,11月7日上映至今累计票房2200万元,这还得归功于辛芷蕾“威尼斯影后”带来的巨大传播量。这些在国际影展载誉而归的艺术电影,在国内影院正式上映后,遭遇了“沉闷”“平淡”等反馈。
相比之下,毕赣和他的《狂野时代》似乎拥有不错的“运气”,男主角易烊千玺刚刚获得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其高人气和影响力为《狂野时代》增添了关注度。粉丝和影迷想一睹他在毕赣新片中到底有怎样的突破性表演,前期的各种物料传播也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传播力度超出艺术电影爱好者的小众圈子。事实上,毕赣的上一部作品《地球最后的夜晚》也曾“意外”出圈,在2018年12月31日跨年档吸引众多情侣观影,最终斩获2.8亿元的超高票房,但也因为“看不懂”“被骗了”“压根不是爱情片”而遭遇质疑。
对于艺术电影创作者和宣传方来说,如何平衡艺术价值和观众口味一直是个难解之题。对此,近年来相对较成功的影片要算是2023年的《河边的错误》。魏书钧执导、朱一龙主演的这部作品同样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也有其在艺术价值上的追求,不过更重要的是,该片基于余华小说的剧本和罪案题材的框架更贴近常见的剧情片,再加上宣传方的准确定位和有效传播,让普通观众和资深影迷都能接受这部艺术片,最终收获豆瓣7.2分、票房3.09亿元的成绩,成为国产艺术电影“破局”的成功案例。
来源:三半撩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