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退票率!易烊千玺《狂野时代》惹众怒,粉丝电影失败典型案例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5 01:22 1

摘要:《狂野时代》这次真的有点“狂野”了。上映三天,这部易烊千玺主演、毕赣导演的新片,愣是把文艺片拍成了全网热议的社会事件。15%的退票率,票房从首日8000万直接腰斩到4000万,网上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这是艺术,有人说这是骗局。咱们今天就把这事捋一捋。

《狂野时代》这次真的有点“狂野”了。上映三天,这部易烊千玺主演、毕赣导演的新片,愣是把文艺片拍成了全网热议的社会事件。15%的退票率,票房从首日8000万直接腰斩到4000万,网上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这是艺术,有人说这是骗局。咱们今天就把这事捋一捋。

电影上映第一天,退票率就冲上了15%。简单说,就是每七个人里,差不多有一个人看完开头或者没看完就直接退票走人了。这个数字在行业里算是非常高了。平常商业片的退票率也就百分之四五的样子。

更奇怪的是线上购票比例,只有37%,远低于商业片通常80%以上的水平。甚至有个别时间段,这个比例跌到了16.7%。这让人怀疑是不是有很多线下包场或者“幽灵场”在撑排片。虽然片方没明确回应,但这种数据看起来确实不寻常。

电影放完,“看不懂”三个字直接上了热搜。很多观众抱怨剧情太碎,节奏太慢。有人说看了十分钟就脑袋嗡嗡响,感觉像坐了俩小时的针毡。还有更绝的,有人带爸妈去看,结果爸妈中途离场,自己硬着头皮看完,还是觉得逻辑断裂,像是导演在自嗨。

电影本身讲的是易烊千玺扮演的“迷魂者”在未来世界通过五段梦境体验不同感官的故事。想法挺大,一人分饰五角,跨越百年电影史。但普通观众进去一看,35分钟的长镜头,跳跃的叙事,直接蒙圈。有人调侃说,上厕所都不影响理解,因为本来就没什么逻辑。

这片子预售一个亿,易烊千玺的粉丝功不可没,贡献了超过80%的预售额。粉丝冲预售,想把数据做漂亮,这能理解。但问题是,粉丝看完,普通观众接不上。第二天票房直接腰斩,说明路人基本不买账。

这就成了个死循环。一方面,导演毕赣需要易烊千玺这样的顶流来吸引投资,保证片子有人看。另一方面,他那种强烈的个人风格,比如碎片化叙事、超长镜头,又很难让被明星吸引来的普通观众接受。结果就是粉丝觉得偶像演技炸裂,路人觉得钱白花了。

毕赣导演之前拍过《地球最后的夜晚》,当时营销“一吻跨年”,首日票房2.6亿,第二天就大跳水,被批误导观众。《狂野时代》好像又走了老路。高预售,高退票,高争议。有人直接说这是“艺术骗局”。

但话说回来,毕赣的电影在海外评价倒是不低。戛纳给了特别奖,烂番茄新鲜度90%。可回到国内,豆瓣评分只有6.5分,将近9万人打分,大部分集中在三星,说明很多人觉得“一般”。这种国内外的评价分裂,也挺值得玩味。

有人说,观众审美不行,沉不下心。也有人说,导演太傲慢,只顾自己表达,不管观众感受。其实问题的核心,可能是艺术电影在本土市场的生存困境。我们没有像欧洲那样成熟的艺术院线体系,能让喜欢这类电影的观众自然聚集。大片靠流量和类型,小成本靠口碑。像《狂野时代》这种投资两个亿的文艺片,压力太大了,不得不用顶流明星,结果引来的观众和片子调性根本不匹配。

《狂野时代》这波争议,表面是“看不懂”引发的口水战,背后其实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缩影。艺术表达和大众接受度怎么平衡?流量明星是助力还是陷阱?数据到底真不真实?这些问题,一部电影肯定给不了答案。但至少它让我们看到,电影不光是为票房服务的,它也需要和观众建立真正的沟通。如果下次再有这样的“艺术片”,也许片方在宣传时能更坦诚一点,告诉观众这到底是部什么样的电影;而观众在选择时,也能更清楚自己会不会喜欢。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大家的时间也都挺宝贵的。

来源:资深胡说董事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