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行业突然就变凉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3 11:09 1

摘要:但到了今天,走进电影院只剩下了冷清的走廊,空荡的影厅。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电影票房仅仅只有11亿,甚至不及2012年同期水平;全国观影人次减少3.6亿,头部影视公司营收与利润双降,万达电影净利润暴跌72.65%,横店影视下降21.65%。

电影行业的阵痛,可能才刚刚开始。

曾几何时,电影院是城市中最热闹的娱乐场所,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观众排队购票、影厅座无虚席的场景屡见不鲜。

但到了今天,走进电影院只剩下了冷清的走廊,空荡的影厅。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电影票房仅仅只有11亿,甚至不及2012年同期水平;全国观影人次减少3.6亿,头部影视公司营收与利润双降,万达电影净利润暴跌72.65%,横店影视下降21.65%。

这些数据都在告诉我们,电影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

为什么,电影行业突然就变凉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UJES0a94

电影行业的下滑,其实并非一蹴而就。2019年,我国电影票房突破600亿元,达到历史峰值,随后新冠到来成为行业重大转折点。

2020年,全国电影院全面停摆,票房也骤降至203亿元,随后几年虽然逐步恢复,但始终未能回到巅峰状态。

而真正让电影行业陷入“寒冬”的,还不仅仅是新冠。

2024年,我国电影票房同比下降9.5%,暑期档票房更是暴跌44%,全年营收与利润双降趋势持续,当新冠过去,电影市场不仅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反弹,反而陷入到了更深层的困境。

我认为,今天电影市场出现的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电影质量的下滑,观众早已经对“粗制滥造”开始集体祛魅。

电影的本质是内容,而观众也早已经不是“韭菜”。而最近几年,国内外影片普遍都陷入到了质量危机。曾经火爆全球的《变形金刚》和《速度与激情》系列,因为剧情俗套导致口碑崩塌。

国内观众对这些爆米花大片的审美疲劳与反感也日益加剧。

而国产电影更是陷入到了“烂片循环”时代。这几年的国产电影,虽然不乏一些比较优质的电影,但其中的烂片显然要更多一些,其中不乏好几部号称投资几个亿的烂片,更关键的是,观众骂电影烂,导演还要嘴硬不承认的,这种低质量影片,进一步导致了观众开始对电影市场祛魅。

为了挽救电影市场,可以说大家也都比较用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这几年引进的外国片,竟然开始出现了“一刀不剪”的事情,例如早前上映的《异形》,以及最近上映的那部日本动漫电影鬼灭之刃,据说都是一刀未剪,虽然说是吸引力十足,这两部电影票房也算不错,但总体来看,仍然还不够,还不足以拯救电影市场。

电影市场要百花齐放,更要百家争鸣,如果整个市场里都只有同一类型的电影,或者都是同质化的电影,那么这样的市场最终迟早会被观众抛弃。

坦白说,现在吸引观众眼球的东西太多了,大屏小屏都有很优质的内容,观众不一定非要进电影院,如果电影内容质量太低,那么观众也没必要花钱找罪受。

未来的电影市场,一定是以内容为先,而不是什么流量明星和所谓的大制作。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UJHukBgV

除了好内容缺失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价格。

电影票价和观众钱包的博弈,已经成为行业崩盘的导火索。

十年前,电影票普遍在20元左右,如今普遍40元起步,热门档期甚至高达60元。今年4月我国票房只有11亿,但电影院数量却是2012年的4倍,票价翻倍却票房骤降,这也凸显高票价与观众承受力的矛盾。

本来观众就已经对电影市场逐渐祛魅了,现在叠加消费极致性价比,如果电影内容差票价还贵,那么观众更不愿意掏钱去看电影了。

毕竟好的内容多的是,如果电影票太贵,那么观众也没有必要非看电影不可,电影从来就不是必需品。

电影作为非刚需娱乐,在消费下行的周期里,也首当其冲。观众也更倾向于为低价替代品买单,例如我开一个视频网站会员一个月才二十元,而我看一部电影,就足够我开两个月会员的,而这两个月,我可以看到的好电影,还更多。

当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的时候,看电影这种行为,也就慢慢变成了“奢侈品”。

你知道今年4月份我国的电影票房冠军是谁吗?

没错,就是已经上映了3个月的《哪吒2》,这说明新片是无力支撑市场的。年初《哪吒2》爆火的时候,很多人还在说今年的电影市场有救了。的确,一部电影创造一百多亿的票房神话,的确是很大程度上抬高了我国的电影市场上限。

但问题在于,《哪吒2》似乎也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我国观影人数。以我自己为例,今年我看过的电影中,唯一能够让我有印象的,似乎也就只有《哪吒2》,也许我还看了其他电影,但我完全不记得了。

哪吒是很火,但全年靠一部哪吒,显然是完全不够的。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UJJJrfFO

电影市场的支柱就是头部爆款影片,但最近几年,这种头部爆款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少,除了电影市场和消费,还有一个原因也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情侣经济的破碎。

观影人群的核心之一就是年轻情侣,但社会变迁削弱了这一驱动力。近年来结婚率持续走低,离婚率升高,叠加恋爱成本高等议题,约会观影频率也大幅下降。

2024年,我国结婚率降至历史低点,而同期影院“人均包场”现象也成为常态,影厅利用率跌至冰点。

电影行业风光不再,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要想让电影市场回暖,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内容本质,减少流量绑架,扶持优质创作者,鼓励题材创新与艺术表达,重建观众信任。

好的内容很重要,分级也很重要,不要因为一些画面少儿不宜,就直接剥夺大人观影的乐趣,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不对的。

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就应该有给追求刺激的人一些电影,要百家争鸣,创造更好的内容生态。

而在票价上,也应该合理化,要平衡成本和观众承受能力,避免“杀鸡取卵”式涨价,要具备长期主义精神。

唯有直面问题,重塑生态,电影行业才能走出寒冬,重拾观众的信任与热爱。我们从未拒绝过电影,也没人会认为电影不重要,但我们的的确确害怕敷衍和欺骗。

回归电影本质,讲述打动人的故事,只有这样,电影寒冬才会过去。

end.

来源:大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