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育人新范式 厦门大学首次举办“电影思政月”

快播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23 10:44 1

摘要:“把AI、电影创作、红色思政三个元素大结合,这种玩法打开了我的创作思路。”“AIGC影像展映、影评微课、主创分享、圆桌对谈,丰富的形式让我对包罗万象的影像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近日,“光影铸魂,强国青年”青年电影思政圆桌派活动在厦门大学举行,师生们在多元

“把AI、电影创作、红色思政三个元素大结合,这种玩法打开了我的创作思路。”“AIGC影像展映、影评微课、主创分享、圆桌对谈,丰富的形式让我对包罗万象的影像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近日,“光影铸魂,强国青年”青年电影思政圆桌派活动在厦门大学举行,师生们在多元思想的碰撞中,共同上了一堂“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的电影思政大课,也为厦门大学“电影思政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UTNvqdrD

活动现场。厦门大学供图

10月,在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联合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首次举办了“电影思政月”系列活动。活动以“光影铸魂,强国青年”为主线,融合经典展映、圆桌对话、技术创新、实践创作等形式,将影视艺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既依托《桃李无言》等纪实电影传递教育扶贫的初心使命,又以AIGC技术解锁思政表达新范式,为全校各院系师生打造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艺术魅力与科技活力的育人盛宴。

“多维联动+以影为媒” 厚植家国赤子心

“我们不打这一仗,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荧幕上,电影《长津湖》里“炮火连天”,梅生指导员的一句话掷地有声,也深深震撼了校园放映室观影学子的内心。“虽然已经很熟悉先辈们保家卫国的故事,但每次看还是会带给我巨大的震撼,”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本科生黄潇涵如是说。

在“电影思政月”的经典电影展映周上,《建国大业》《长津湖》等经典红色影片每晚准时“点亮”芙蓉隧道的放映室,“导赏、展映、对话一体”的模式,让思政教育借助光影艺术滋养学子的心田。每场放映前的映前导赏,导赏员详解历史背景与艺术内核;映后交流中,师生围绕“新时代如何传承革命精神”“教育扶贫的时代意义”等话题深入探讨,让红色文化在心灵的交互中生根发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展映环节的亮点作品,由福建省委宣传部、厦门大学、厦门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纪录电影《桃李无言》,以7个教育扶贫典型故事,全方位展现“控辍保学”“推普脱贫”“改善办学条件”等实践成果,其真实质朴的叙事风格引发广泛共鸣。

“智创赋能+技术革新” 解锁思政新表达

哪吒踏火、悟空腾云、嫦娥奔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让这些神话符号与大国重器跨界碰撞,也在厦门大学校园里热议的影视话题。为进一步打破传统思政边界,将AIGC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厦门大学深耕影视创作大赛沃土,并邀请了多位校内外专家,与学子们畅谈数字时代的“AI与影视表达”,让思政表达更具时代感与吸引力。

厦门大学AIGC电影创作大赛聚焦国家战略方向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以“实践第一、持续学习、以赛代练”为准则,引领学子探索智能影像创作新路径,鼓励学子将思政内涵融入智能影像创作。其中,智能影视创作学生社团承担了大赛组织、作品征集与展映工作,发挥学生社团的朋辈号召功能。参赛作品既有红色记忆的新时代表达,也有聚焦教育扶贫、两岸融合的现实思考,让思政教育在新技术载体中浸润人心。

在“专家课堂”上,AINext公司创始人陈铎从文本、图像、音频与视频四维度梳理AIGC技术前沿,为厦大学子阐释“创作平权”重要理念,强调人工智能“破技术之壁,赋创作之能”的价值。“AI视频创作就是充分描述你的想象力”,其团队成员袁凌紫将工作室“搬”到厦大,现场展示创作全流程,“脚本撰写、分镜拆解到后期剪辑,AI视频创作其实并不复杂”。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陈俐燕则从“产学研融合”的视角,揭示AI公司从技术支持“乙方”跃升为“内容+ AI”“艺术+ AI”创作主体,勾勒出AIGC重塑影视创作的生动图景。厦门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吴清锋表示,“技术不是替代创作,而是扩容想象力与生产力”,未来人机协同将成为常态,“标准化交给机器,价值判断仍属于人”。

“以美育人+‘大思政’” 构建育人新格局

“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啊, 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伴着海浪的伴奏声,厦门大学学生艺术团以一曲《如愿》唱响了2025年金鸡报晓仪式,也奏响了“以美育人”的生动号角。

“电影思政月”是厦门大学挖掘影视文化思政价值的创新探索,更是推进“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生动实践。厦门大学团委以活动为契机,推动思政教育与美育、实践教育深度融合,学生组织、社团作为本次活动落地的重要载体,厦门大学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组织近200名志愿者参与第3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组织工作,电影青年研习社则负责AIGC创作大赛的全程执行与佳作展映。“守正创新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要领,也是影视创作的流量密码。”厦门大学“囊萤星火”青年讲师团成员、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博士生张雪怡也以此为契机,从传统文化视角开讲“光影解码”影评微课。

此外,电影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不仅让7名优秀学生参与《桃李无言》等影片的拍摄实践,更通过产学研融合,让师生摸清影视从创作到市场的产业逻辑。从传统文化视角解析影视文脉的影评微课,到AI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跨界融合;从教育扶贫故事的温情传递,到两岸青年共同精神坐标的构建,活动全方位展现了影视艺术“求真、向善、向美”的育人价值。

“厦门大学共青团未来将继续以光影为媒,将活动经验转化为长效机制,深化‘影视+思政’‘技术+育人’的融合探索。让百年光影承载的文化力量与精神内核,成为涵养青年成长、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引导一代代厦大学子在光影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厦门大学团委书记张晴说。(林钰漫)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