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让我推荐人生必看的电影的话,那么《肖申克的救赎》一定是我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
如果让我推荐人生必看的电影的话,那么《肖申克的救赎》一定是我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
它曾在1995年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7项提名。
在IMDb Top 250中自2008年起连续多年稳居榜首,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最受好评的电影”。
我曾经多次重温这部电影,每次看都能够得到新的启发。
失意时,想到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狱,但是不放弃希望,最终获得自由,便有了重头再来的勇气;
浮躁时,想到为了扩建监狱里的图书馆,安迪可以耐着性子连续6年每周给州议会写信,于是做事便静下心来;
懈怠时,想到电影里面的另一位服刑人员老布,在监狱里面待了整整50年,出狱后因为无法适应社会而选择自杀,于是便继续前进;
无数人被这部电影深深地共鸣,不仅仅是震撼于安迪最终忍着污水管道的臭味逃离监狱,重新获得自由。
更是在于每当我们处于人生当中的低谷、黑暗阶段时,都能够从中获得前进的力量。
这部电影,讲述的不仅仅是安迪、瑞德和老布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希望,是穿透一切高墙的利刃
电影当中除了安迪,有两个人给我的印象同样深刻。
一个是图书管理员老布,他在监狱中服刑达到了50年,从曾经的小伙子变得垂垂老矣。
另一个是中途入狱的汤米,刚入狱时眉飞色舞,对任何事情都兴致勃勃。
听说安迪可以帮忙考文凭,就开始拼命努力学习。
慢慢地,多了些生活的阅历,我才发现,生活就是一个不断捶打的过程。
曾经那个对一切都好奇的汤米慢慢地会变成眉目垂低的老布。
我想,这恐怕是大多数人的命运。
那么,反观安迪呢?
在操场放风的时候,狱友瑞德形容他就像在公园里散步一样无忧无虑地活着。
是因为安迪没有遭受苦难吗?不是。
他原本是金融精英,结果失去了妻子,还含冤入狱;
入狱的前两年,遭到“监狱三姐妹”的疯狂折磨,不断地挨打,不断地遭受侵犯。
为什么安迪依然活得像个自由人呢,因为他的内心始终保有希望。
这种希望,不是空想,不是白做梦,是有别于瑞德口中那个危险、令人发疯的希望。
安迪的希望,是一种内心对美好,对未来的憧憬。
更是一种每天可以采取不断的行动,是一个有意义且有清晰实现路径的目标。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在整理完屋顶之后,安迪和狱友自由惬意的坐下休息。
看着狱友们喝着啤酒,安迪的脸上露出难以捉摸的微笑;
他可以做出最疯狂的事情,反锁了监狱广播室的门。
将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通过喇叭传遍监狱每一个角落,即使被关禁闭室,他也毫不后悔。
正如他后来对伙伴们说的:在这里,有些东西是他们无法夺走的,那就是你心中的音乐和希望。
尼采说过:“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那么他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无论我们的人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请记住,永远不要放弃内心对美好的希望。
我们可以被打败,但永远不能被打倒。
耐心,是将巨石磨成砂砾的日复一日
当瑞德拿到安迪拜托他买回的那把小石锤时,他断言要想用这玩意挖隧道得用600年。
实际上,安迪只用了十九年。
生活中,我见过太多,包括我自己也经历过很多浮躁的时刻:
“想读一会书,结果看了不到十分钟,就刷起手机”。
“想健身,结果买了哑铃放在角落里,直到上面落上了一层灰”。
“想打球,滑雪、弹琴,培养一项技能,结果一遇到困难就自动放弃”。
我们太执着于快速看到结果。
加上互联网上传播的各种“快速致富”、“三天速成”等言论不断对我们洗脑。
我们渐渐忽略了任何一项成就,都离不开沉稳耐心的加持。
为了挖隧道,安迪每天坚持挖一点,然后把泥土藏在裤腿里,在放风的时候悄无声息的抖落;
为了扩建监狱的图书馆,安迪开始每周都给州议会写一封申请拨款的信。
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在异想天开,而他却坚持了六年,最终收到了回信:200美元以及几箱旧的书籍。
安迪开心地说:只写了6年,从今天起我要一周写两封。
最终,州议会被逼的没有办法,决定每年拨款500美元给图书馆。
《毛选》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始终激励着我:
有力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为什么说缺乏耐心是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
因为要想达到任何一项成就、目标,都离不开事物发展的中间过程。
想减肥10斤,你就得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一斤一斤地减,不可能说一下子就减掉10斤;
想培养读书习惯,你就得一页一页地看,一点一点的思考,不可能说突然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想练好一项技能,你就得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断在大脑中建立神经元,形成肌肉记忆,不可能说练了几天就熟练掌握。
正所谓“慢就是快”,耐心就是那个推动事物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最好的加速器。
当做一件事感到困难时,你可以选择放弃。
但是保持耐心地去做,会让你看到事情在一点点发生转变,最终成为你希望的样子。
成长,任何环境下突破的根本
电影里面有一幕是这样的:
当“监狱三姐妹”再一次准备对安迪实施侵犯,威胁要将锥子捅到安迪耳朵里面时,安迪冷静回答到:
“大脑突然遭受重创,会令受害者咬紧牙关,力度大到要用铁棍才能撬开他的嘴巴”
而主犯问安迪是怎么知道的,安迪却反问道,你难道不读书吗?
即便是进了监狱,安迪也始终没有放弃成长。
为了挖掘隧道,他阅读了关于地质学的书籍,了解了地质相关的知识。
而当典狱长第一次查房时,没有搜查到圣经里面藏着的鹰嘴锄,因为安迪真的将圣经背了下来,令典狱长刮目相看;
他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帮助狱警海利处理了一笔遗产税的问题,换来了啤酒;
最终,整个监狱的工作人员的报税问题全都找安迪来处理,以至于典狱长也开始找安迪帮助洗钱。
在安迪逃离肖申克监狱前,他早已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建了一个虚假账户,将典狱长贪的钱全都赚到自己的账户里面。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在知识时代,你最大的资产不是你所拥有的,而是你所知道的。"
你看,一个拥有自己专业擅长,并且能够保持不断成长的人,即便是在监狱环境当中也能够逐渐脱颖而出,给自己创造机会。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言论:
感觉学的专业没有什么前途,不知道以后能干什么。
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直接躺平算了。
我很理解当前许多人面临的生活的压力,会感到力不从心、迷茫、不知所措,想放弃,想就这样算了。
但是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人生中所有面临的困难,都有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让自己不断成长。
在影片的最后,安迪开着一辆敞篷车行驶在海岸公路上。
他一只手握着方向盘,一只手靠在车门上,脸上露出惬意的笑容。
此刻的他诠释了影片中的那句经典台词:
有些鸟儿毕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芒。
无论何时,请记住:
你的希望,就是刺破黑暗的晨光;
你的耐心,就是滴水穿石的力量;
你的成长,就是人生路上的启航。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