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赣的《狂野时代》上映了,看了下评价确实两极分化。但如果你对他之前的前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和《路边野餐》有所了解,这是一位纯粹的文艺片导演。只是后面两部电影运用了明星阵容加上大规模的宣传手段,这导致很多原本冲着商业片去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错位感,自
文|令狐伯光
毕赣的《狂野时代》上映了,看了下评价确实两极分化。但如果你对他之前的前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和《路边野餐》有所了解,这是一位纯粹的文艺片导演。只是后面两部电影运用了明星阵容加上大规模的宣传手段,这导致很多原本冲着商业片去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错位感,自然评价也就褒贬不一。
其实这电影主题就讲了一件事,电影就是一场梦,很多人连做梦的能力都没了,电影结束的时候都搞所谓的“打破条四面墙了”,直接告诉观众谢谢大家一起做了一场梦,电影结束了,梦就结束了。
电影五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就是世界观,然后用四个短片故事表达了一下,四个故事不是强相关的(至少没有让观众一眼看出来特别明显的主线串联),这四个故事有深意也有,没有也可以,后四个故事都是表达手法,第二个谍战(声音),第三个东方寓言(味觉),第四个行骗天下(嗅觉),最后一个《精灵旅社》(触觉,男主挂了)。第一个故事就是世界观,然后用四个短片故事表达了一下,四个故事不是强相关的(至少没有让观众一眼看出来特别明显的主线串联),这四个故事有深意也有,没有也可以,前三个故事都是表达手法,第二个谍战(声音),第三个东方寓言(味觉),第四个行骗天下(嗅觉),最后一个《精灵旅社》(触觉,男主就挂了)。
女主角舒淇回收迷魂者推进大脑,一堆像幽灵的人看电影,大家做了一场梦。
就我了解根据国内观众,第一个故事属于铺垫世界观和设定,另外四个故事受欢迎程度,应该是第三个故事>第二个故事>=第四个故事>最后一个故事。
原因也非常的简单。
第一个故事:做梦的钟楼怪人,致敬电影
它主要是用来构建世界观和设定框架。这个故事里有一个设定,人们丧失了做梦的能力,却获得了永生。在这群失去做梦能力的人中,只有迷魂者还保留着做梦的能力,这里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大她者形象,舒淇饰演的女主角发现迷魂者竟然躲在电影里。
她在电影胶片里看到了罂粟花,而迷魂者就躲在一个巨大的烟管之中,然后舒淇找到他,迷魂者要挂了,开始做梦,这个故事完全是对电影的一种致敬,直到最后结束也是一群像天使的人在看电影,电影结束,人们也渐渐消失,就这么回事。
第二个故事:听风者
这是谍战类型片,处理水平相当高。通过独特的美学,尤其是声效营造出了一张刺激的氛围。但男主角的身份,还有设定有些难懂的地方。四字饰演的角色是个间谍,一直遭受着殴打,赵又廷的长官想要找到什么东西。
真正带动剧情发展的并不是四字,而是赵又廷饰演的角色。由于一直被关着打,四字在这个故事中只有一些露脸的镜头,台词也比较少。而且从设定上看,这个角色似乎是双性,不过这并不让人觉得讨厌。
第三个故事:人生苦得像一条狗
这是最具东方哲学味道的一个,传统美学、佛教寓言,以及父子关系等元素。
故事剧情并不复杂,一群人跑去荒废的寺庙盗东西,把佛像的脑袋都砍掉了,但是车装满了男主角走不了,要留一晚上,他又牙疼,晚上做梦用最苦的石头把牙敲掉,然后扔出去,陈永忠的苦妖出场了。
这故事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运用了大量空镜,每一帧都水墨画。佛教中的“味觉”在这里被诠释为“苦”,生活的苦,更是修行的苦、觉悟的苦。你可以从中读出父子亲情,也可以读到传统与现代的张力,更可以理解为一种东方哲学的什么东西。
第四个故事:行骗天下
四字是一个手段高明的骗子,凭借本事在全国各地行骗。这次,他来到个地方,打算骗一个到处寻找特异功能的老爷子(育良书记)。在这个地方,他遇到了当地一伙骗子,他们合作要了一个小女孩,两人组合成临时父女,一起骗育良书记。
合作过程中,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上手很快。小女孩没有欺骗男主,她如实告诉男主自己爸爸去了什么地方。成功骗到老爷子后,男主却杀了大骗子后便离开了。第二天早上,小女孩伤心不已。
最后,育良书记再次叫小女孩过去,这次还上了测谎仪。这里来了一个峰回路转,他寻找特异功能的原因,是为了让小女孩用特异功能闻出死去女儿的信说了什么,而小女孩在这个过程中真心跟男主建立了感情。
她说的那封信是她要告诉她父亲的,测谎仪无法没有测出她说谎。
最后一个故事:中国贵州荡麦版《精灵旅社》。
这故事网友评价应该会最糟糕,故事在一个异度空间,99年世纪末江边县城,有黑帮、鸡店,还有黄觉饰演的吸血鬼大老板。李庚希吸血鬼女孩想要逃离这个空间,遇上了染着黄毛的阿波罗。这关系是不是很像《精灵旅社》?
毕竟这个故事才是毕赣电影的文艺范儿,容易让人看不懂,我看了一下电影院玩手机的也是最多的,再加上京圈太子爷和小公主的放纵和一口难以形容的方言,莫名其妙的吸血鬼跟着黄毛要出逃(大老板应该是她爹地,反正类似定位)。
实际上,你喜欢电影(看你定义的电影和导演定义的电影是不是一回事),还有对四字不是特别讨厌,也就是什么小镇做题家被冒犯到阶级势不两立那种深恶痛绝,这电影还值得一看,美学,声效,电影氛围和故事表达那些拉满了(李庚希出现在最后一个故事,剧情不多)。
第一个故事四字大化妆成钟楼怪人,压根看不出来是他的脸,另外三个故事说了你们可能不信,戏眼都不在四字的身上(我不知道导演是故意的规避缺点还是如何)。第二个故事四字是个间谍一直被打,带戏的不是他,而是赵又廷。
第三个故事戏眼在姑父身上,不知道是毕赣真的特别会调教演员,还是发掘出了演员独特的气质,四字在网上不是被嘲讽表情像大佐、苦相吗,而这个故事讲的是味觉,味觉是苦。
从上面这张图就能看出,四字这脸真的太苦了。
当然,也有人对这个故事反应平淡,不喜欢,但我却从中看出了胡金铨的美学和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那种佛教寓言的感觉。
第四个故事戏眼在小女孩身上。四字化了妆,一直在旁边托着小女孩,推动故事发展。小女孩纯真可爱,和四字之间的互动还是可以的。
最后一个故事太子和公主的表现半斤八两,两个北京人说西南方言,李庚希相对来说比四字自然一些,因为四字的西南方言不正宗,再加上那个气泡音,对于我这个重庆人来讲确实挺难受的。但如果硬要评价两人的演技,从公开渠道大概了解,这两人都是自幼成名,年纪轻轻就成了圈内资本力捧的核心人员,不过在公众认可方面争议很大,应该都处于比较压抑的状态(李庚希大家都知道她有点小太妹的感觉,四字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不过在这部电影里,不知道是导演发掘出了他们的气质还是他们自己演出了那种感觉,真的有点像是被管太严格的资本家小孩借着演戏发泄了一下情绪,看出了点不是刻意放纵的气质。
我个人谈不上多喜欢这电影,但也觉得它谈不上多难懂,如果你不叠加什么资本阶级生死矛盾,它就是一部在国内比较少见的电影,单独就我个人来看,我是觉得有点可惜了。
这片子如果能把单独把一个短片拍成一部长片,每一部应该都是我会喜欢那类电影。
我一直觉得这种拼盘电影,在形式上更适合《中国奇谭》《爱死机》那种短篇集,这些年国内短片集电影像《我和我的》系列,再到今年暑期档《聊斋兰若寺》,还有香港的《三岔口》《七人乐队》什么的,再到贾樟柯的《天注定》。
其它电影都偏向于商业片,这电影更像贾樟柯《天注定》,毕竟都是文艺片导演的有些联系的短片,但这部主线来讲比《天注定》还要弱,而且单独从故事调性来讲,《天注定》姜武和赵涛的故事都很相似,是一种被压迫的暴起反抗。
如果扩充成长片就完全雷同,而最后一个打工仔的故事也会像贾樟柯之前的电影。
只有王宝强那个悍匪电影如果扩充成长片,只要质量保持稳定,中国就会多一部类似《南方车站的聚会》那种顶级的类型片。
毕赣这部《狂野时代》除了第一个故事(默片毕竟难搞),另外四个故事,最后一个故事扩充成长片,大概也会重复毕赣前两部电影,完全就是重复自己,不提了,但另外三个故事要是能扩充成长片就好了。
第二个故事是谍战片,这么多年中国顶级谍战片,我认为还是《风声》《色戒》,还有程耳那部《无名》,张艺谋那部《悬崖之上》都只是中规中矩的商业谍战片,他摄影出身都没在这电影有半点艺术追求。
这个故事无论是设定,美学,声效处理,还是营造那股氛围只有《无名》能比较,但和《无名》那种奢华的强烈视觉美学相比,它有一种近似黑白但又不同的氛围,尤其这故事讲声音,很多场面的声效很见功力,同时虽然讲听觉但视觉也不错。
要是拍成长片还没崩,至少也是下一个《河边的错误》。
第三个故事如果扩充成长片,仔细讲四字年轻角色逃出寺庙,又如何回来,再如何遇到苦妖,还有整个故事讲完整,水平还不差,那就是类似的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感觉,中国其实很少这类传统美学的文艺片了,真的。
这个故事中国传统美学的镜头语言,在电影院里面看是真的太好了。
第四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骗子父女亲情,各种细节非常到位,完全就是一种类似《苦月亮》那种中国式亲情,羁绊和那个年代生活展现,这些年国内也很少这种情感非常细腻,生活气质非常落地的文艺片。
如果你硬要让我找个感觉,可以类比之前辛芷蕾那《日卦中天》。
中国导演拍现实题材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习惯一点就是把苦难集于一个人,或者一家人身上,然后撕来扯去的,不但显得非常狗血,而且看得人痛苦,这些影视剧看的非常的难受。
而四字之前主演的《小小的我》,再到王俊凯《野孩子》,张艺兴《说不出的爱》,张子枫《我的姐姐》等等。这类作品又文艺又商业的,就有一种刻意卖明星卖惨的半文艺半商业那种拧巴的感觉。
这个故事如果扩充成长片,整体水平能像短片那样不崩,也是近年来非常难得的中国现实题材,不狗血,各方面落地的电影。
文章已经很长了,大概就这样了。
来源:令狐伯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