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狂野时代》在今年十一月上映,主演易烊千玺去年获得金鸡奖影帝称号,这次他参演一部实验性影片,影片分为六个章节,易烊千玺一人扮演五个角色,从阿波罗到怪物都有涉及,故事情节曲折如同梦境,观众反馈视觉效果出色,色彩鲜明,音乐也很吸引人,整体感觉像是走进一家高级美
电影《狂野时代》在今年十一月上映,主演易烊千玺去年获得金鸡奖影帝称号,这次他参演一部实验性影片,影片分为六个章节,易烊千玺一人扮演五个角色,从阿波罗到怪物都有涉及,故事情节曲折如同梦境,观众反馈视觉效果出色,色彩鲜明,音乐也很吸引人,整体感觉像是走进一家高级美术馆。
但问题在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根本看不明白这部电影,有人觉得坐在那里像在解谜,可电影没有提供线索,有人看到一半就离开,评论区里很多人说“坐不住”“比读论文还累”,热搜话题“狂野时代看不懂”热度很高,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如果一部电影连基本故事都讲不清楚,只靠画面漂亮,是不是在糊弄观众。
预售成绩很出色,突破了一亿元,文艺片通常能卖出几千万就算不错,结果首周票房只达到两亿元,比预期差了很多,粉丝们努力打高分,普通观众直接给出一星评价,有人说如果这部片子没有易烊千玺出演,可能连一千万票房都达不到,粉丝支持带动了票房,但也让这部电影变成了主要面向粉丝的作品。
支持导演毕赣的人觉得,他拍电影一直保持这种风格,以前《路边野餐》也是这样的,观众没必要要求自己完全看懂,反对的人却说,这部电影靠明星吸引观众买票进电影院,却连一个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入口都没有提供,简直是把观众当成燃料来用,对比一下《奥本海默》,它讲的是核弹这样复杂的内容,也能让人看得投入,《狂野时代》彻底放弃线性叙事逻辑,这样做显得导演有些过于自信。
现在人们看电影,越来越担心自己看不明白,信息量太大,脑子跟不上节奏,大家都想快点抓住电影要表达的意思,刷短视频养成了跳过无聊内容的习惯,坐在电影院里反而觉得时间难熬,社交媒体上,一条写着“我看睡着了”的帖子就能火起来,因为好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观众看不懂不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是电影没有给出足够的理由让他们继续看下去。
我也认同艺术作品可以有抽象表达,但不能完全拒绝与观众沟通,人们买票走进影院不是为了被难倒,而是希望找到一些共鸣点,如果一部电影只能依靠明星的光环来支撑场面,那么它究竟是在真诚地表达创作者的想法,还是在消耗粉丝的热情呢,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但至少不应该把观众当作可有可无的背景。
来源:老梁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