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零点场票房近1900万,拿下进口动画午夜场第二高,首日票房破亿还让冷清了36天的电影市场,终于重返亿元大盘。
全球观察者深度出品
纵横寰宇,洞察时代风云
大家好欢迎收看【国际协作站】
《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刚上映就,预售1.8亿直接把中国影史进口动画的纪录给破了。
零点场票房近1900万,拿下进口动画午夜场第二高,首日票房破亿还让冷清了36天的电影市场,终于重返亿元大盘。
这片子能在电影行业整体低迷的时候杀出重围,确实让人意外。
毕竟现在市场里,档期依赖症、进口片退烧、还有一堆“公式化”的老套路电影,早就让观众没了兴致。
但《鬼灭之刃》就凭着实打实的成绩,证明了好内容真能跨越年龄和文化,让不同观众都买账。
很多看完的人都说被点燃了,原来人可以这么全力以赴活着,就算最后身俱灭,也要斩断悲伤的连锁。
这片子的火爆,真不是撞大运。
它的原著漫画2016年就开始连载,四年多时间销量就破了亿,把《海贼王》七年才达成的纪录给刷新了。
后来改成动画,再出剧场版,《无限列车篇》直接拿到407亿日元票房,超过了《千与千寻》。
到了《无限城篇》,全球票房已经超6.8亿美元,妥妥的日本影史全球票房冠军。
除了电影本身,这IP的周边也卖得飞起。
190多种周边,从盲盒、立牌到日用品啥都有,国内54个城市都开了快闪店,有些限定款在全球都被抢疯了。
这种从漫画到动画、电影、游戏再到衍生品的全产业链布局,熬了十多年才攒下这么庞大的核心受众。
国内“想看”数据破74万,零点场里七成以上都是二刷甚至多刷的死忠粉,他们穿着角色衣服、带着日轮刀去影院打卡,那场面跟过节似的。
不过话说回来,越是火爆的片子,越容易陷入争议,《鬼灭之刃》也没逃过。
很多没看过原著漫画和前作动画的路人,看完直接懵了。
片子一开场就打起来,完全不做前情铺垫,“柱”“呼吸法”“上弦之鬼”这些核心设定,连个基本解释都没有。
三条战斗线同时推进,信息堆得满满当当,不提前补课根本跟不上。
我身边就有朋友跟风去看,结果全程在问“这人是谁”“他们为啥打”,看完还得回头翻资料补设定。
而且片子里战斗到一半就插回忆,除了猗窝座的过往跟主线有关系,让人看得动容,其他角色的回忆总感觉打断了节奏。
打半分钟停三分钟,本来紧张的决战氛围,一下就泄了气。
还有退票的问题也挺受关注,零点场退票的人不少,比常规电影的正常比例高出不少。
后来才知道,一部分是粉丝为了抢带特典的限量场次,一下锁了好几个时段的票,看完就退重复的;另一部分是路人预售时跟着抢,真看完才发现门槛太高,不符合预期,只能退票止损。
这也说明,1.8亿的预售票房里,确实有不少不是真的想看的人,后续票房能不能一直火,还真不好说。
《鬼灭之刃》的成功,最该让国产电影学的就是IP的长期运营。
它不是靠一部电影突然爆火,而是用十年时间一点点铺起来的。
漫画攒下基础,动画扩大受众,剧场版推向高潮,再用衍生品和线下活动留住粉丝,每个环节都衔接得很到位,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反观咱们的国产IP,很多都是单点爆发,一部电影火了就没下文了,根本没有世界观的延展和系列化开发。
就像年初的《哪吒2》,话题热度那么高,但后续的产业链布局还在起步阶段。
其实光线传媒搞的“中国神话宇宙”,就是想走《鬼灭之刃》的路子,把电影、衍生品、文旅、游戏都串起来,这才是能让IP一直火下去的关键。
国产IP不是没有好苗子,就是太急着变现,一部火了就赶紧蹭热度拍续集,内容质量跟不上,粉丝自然就流失了。
《鬼灭之刃》用十年证明,IP运营就像种树,得慢慢培育,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光想着摘果子可不行。
除了IP布局,《鬼灭之刃》的粉丝运营和线下宣发也值得国产电影抄作业。
它的宣发从来不搞那些番位大战、恶意炒作的套路,只聚焦角色高光时刻、制作技术和IP情怀,不管是核心受众还是路人,都能找到共鸣点。
而且片子里埋了很多伏笔和彩蛋,粉丝会主动去解读、考据,还会二次创作,让IP的热度一直延续。
再看线下,影院被布置成二次元圣地,粉丝cos角色应援,IMAX零点场被包场,还有快闪店的周边热销,这些都让看电影不再是单纯的视听体验,而是一种有仪式感的集体活动。
观众从被动看电影,变成了主动参与到IP的传播中,情感归属感自然就强了。
对比之下,国产电影的线下宣发就显得太敷衍了。
除了明星路演、提前点映,就是挂几张海报,没啥能让观众参与进来的环节。
其实咱们完全可以结合本土文化搞点创新,比如把影片主题和非遗元素结合,或者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观众看完电影还能记住点东西,而不是看完就忘。
现在电影市场里的“老登电影”太多了,人物脸谱化,剧情一眼能望到头,情感还特别说教,观众早就看腻了。
《鬼灭之刃》之所以能逆势突围,核心就是它足够真诚,故事吸引人,人物有血有肉,制作也够用心。
它没有强行教育观众,只是用角色的羁绊和牺牲打动人心,让观众在影院里能暂时抛开现实的烦恼,感受到热血和温情。
这或许就是国产电影最该学的东西。
不用盲目复刻日漫的模式,也不用纠结于流量和档期,把心思放在内容上,做好IP的长期布局,用真诚的创作和创新的运营打动观众,才能真正打破行业的困局。
毕竟观众走进影院,想要的从来都不是套路化的电影,而是一场能让人共情、让人难忘的视听体验。
《鬼灭之刃》已经把路走通了,接下来就看国产电影能不能跟上脚步,交出自己的好作品了。
来源:滕王说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