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管外部如何艰险,都不是最大的消耗,它更多的是源于我们内心的犹豫、恐惧、焦虑和怀疑。
王阳明曾经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不管外部如何艰险,都不是最大的消耗,它更多的是源于我们内心的犹豫、恐惧、焦虑和怀疑。
如果能把无尽的思虑转向切实的行动,内心的对抗和消耗就会慢慢消解。
任何事情,决定了就去做吧,别再犹豫!
下面的3部电影,一定会给你带来启发,破除心贼,获得内心的清明。
电影《不虚此行》
胡歌饰演的是一位编剧,名叫闻善,因为落魄,他后来改行为逝者写悼词。
影片中吴磊饰演的小尹,是闻善笔下虚构的人物,最初以他室友的形象出现,其实是闻善渴望成为的另一个自己。
小尹喜欢穿彩色衣服,真挚活泼,这个自我更勇敢、更善于表达。
影片中呈现了五位逝者:
生前渴望与儿子沟通,但始终孤独的父亲;
为弟妹操劳一生,特别讲义气的大哥;
创业成功即将搬离地下室,却猝死的创业者;
早早为自己预订悼词和葬礼的老年“网红”方阿姨;
活跃于网络配音界的高手,却始终走不出重度抑郁的律师。
闻善与这五位逝者的亲友相遇,他在倾听和提问中,竭尽所能地挖掘着生者对逝者的回忆。
他们每个人都深藏遗憾,逝者的遗憾、生者对逝者的遗憾。
闻善说,殡仪馆容纳了所有人的情绪,却依旧是人间最平静的地方。
他在倾听中抵达了生命的共鸣,在此间平静中找到了人生方向。
片中结尾,闻善在电脑上赋予了小尹完整的名字,他终于敢直面内心,并开始书写自己的人生。
既然无常便是常,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不虚此行”?
影片最终给出了答案,一个简单而不凡的道理:珍惜身边人,活在每一个畅快淋漓的当下,就是不虚此行!
电影《出走的决心》
这部电影改编自50岁自驾游苏敏的真实故事,咏梅饰演女主李红。
这部影片播出后,引起了很多女性的共鸣。
因为大部分的女性,在为女、为妻、为母、为祖母的人生的阶段中,都付出过很多。
但这些付出可能不被认可、不被看见。
李红就是这样一位女性。
在厨房、在阳台,日复一日大量的家务劳动,让她从神采飞扬的少女,变成满面愁苦的妇女。
即便如此,姜武饰演的丈夫孙大勇,依旧会经常对她说:你就是懒!
而女儿虽然对她有许多关爱,但也同样认定,母亲帮自己带孩子是天经地义。
李红看不到希望。
身体的劳累可以缓解,精神的窒息就像牢笼,她觉得自己被困住了。
但是追求幸福、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是人的本能。
生活再黯淡,她也会买花买花瓶做装饰,当听到《夏天最后一朵玫瑰》时,她的脸上也会焕发光彩。
经年累月,李红还是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在家庭的庆功宴上,她爆发了。
没有背景音乐的大段台词,她对女儿振聋发聩的呐喊:
“我也想有自己的事,我和你们是一样的!”
“我等不了,年轻时等弟弟长大结婚,自己能嫁个好男人,当妈后等你长大结婚,你结婚了,等外孙女上幼儿园,现在又要等着你的事业稳定,以后还要等外孙女长大,我等到啥时候去?”
李红下决心不再等待,所谓的合适时机,开始了一场“云游四海”。
“我来不是为了成为谁的谁,而是为了看这个世界,花是如何开的,水怎么流……”
影片并不是鼓励“出走”,也没有廉价的励志叙事。
它只是以一名普通女性的日常生活,提醒我们,如果你觉得自己被困住了,别犹豫,走出来,看看日子还有没有别的过法!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
这部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的迷你剧(8集),如一股清流,打开了一扇通往广袤天地和内心世界的窗户。
在这种寻找生命本真和回归诗意的意境中,我看了3遍。
这部慢影像的电视剧,仅仅是自然景观,就已经带来了强大的疗愈力量。
阿勒泰之美在镜头中铺陈开来,牧民们赶着成群的牛羊、骆驼,穿越戈壁、草原、沙漠、雪山,最终抵达水草丰美的夏牧场。
大量航拍全景镜头,展现了阿勒泰地区震撼人心的自然地貌。
一望无际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清澈静谧的喀纳斯湖,浓烈的蓝天、碧绿厚实的草地,让这壮阔并非遥不可及。
而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相互融入、彼此共生的。
周依然饰演怀揣文学梦的李文秀,在大城市四处碰壁后回到阿勒泰,和于适饰演的巴太,邂逅爱情。
她在学习、试错、受伤的过程中,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想。
马伊琍饰演她的母亲张凤侠,她常常对女儿放任自流。
但正是她的不过问和随意的态度,疏解了文秀紧绷的神经。
关于“有用与无用”的哲学思考,张凤侠更是展现出来自生活的智慧和洒脱。
她说:“你看这些树和草,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呆在草原上,不是也很好嘛。”
当你用尽了全力,依然被否定、被说成是一事无成的人,看到这句话会不会瞬间释然?
影片还穿插了哈萨克族青年朝戈和托肯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生活风貌就是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放牧人的生活是随着四季不断转场的,当草原老奶奶看到,张凤侠在转场中穿的乱七八糟,她说:“生活再颠簸,也要闪亮地过!
这不是虚假的心灵鸡汤,而是带着泥土味的生活哲学。
而影片的结尾,漫天烟火中,巴太牵马归来,留白式结局更令人回味。
他和文秀还能不能重头再来,已经不重要了,毕竟在留香的日子里,他们爱过。
来源:易汐笔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