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七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致敬·经典」单元片单正式官宣!在今年的12月3日至12月9日,本单元将带领观众重访影史上的那些重要时刻,致敬先驱者的开拓,回望浪潮革新的激荡,并重新审视电影与当下时代的连接。
第七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致敬·经典」单元片单正式官宣!在今年的12月3日至12月9日,本单元将带领观众重访影史上的那些重要时刻,致敬先驱者的开拓,回望浪潮革新的激荡,并重新审视电影与当下时代的连接。
在这个单元,我们首先将目光投向几位大师的早期作品。葡萄牙电影大师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是欧洲艺术电影不可绕过的高峰,其剧情长片首作 《点指兵兵》 在1942年以惊人的敏锐度完成的一次“提前半个世纪”的创作探索。这部被后世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声”的作品,全新4K修复版本在今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经典单元进行世界首映后,也将在海影节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另一位将要在本单元向观众推荐的是法国纪录片导演雷蒙·德帕东,作为欧洲纪实影像传统的关键支点,无论是战地前线的紧迫现实,还是医院、法庭等现代制度的隐秘运作,其创作贯穿半个多世纪,构成法国最具系统性的纪实影像档案之一。本次展映呈现其创作道路中两个关键阶段的作品,均为最新修复版本,勾勒出他创作路径的两端。《新闻记者》标志着他从新闻摄影转向纪录片创作的重要里程碑,是他以最低度干预进入现实的原点;而在《关键年代》中,他通过自己的声音引领观众回望二十年的职业生涯,并以此构建了一幅法国社会变迁的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公布的本届HIIFF“焦点影人”之一西尔万·乔治,无疑也是雷蒙·德帕东所参与开启的法国纪录片传统的继承者。从《新闻记者》《关键年代》到“昏夜”三部曲,改变的是风云变幻的世界,不变的是羞涩而固执的作者如何在不预设答案的坚持中留下书写世界的影像档案。
左滑查看更多片单
同时,我们也将回溯电影业内的造浪者们。西德尼·吕美特的《热天午后》重塑了犯罪类型片的时代价值,也在各种意义上铭记了70年代美国的文化记忆;米洛斯·福尔曼的《飞越疯人院》则凝结了美国反文化运动的时代精神,这位来自布拉格的导演来到好莱坞后,以外来者视角给美国带来了最深刻的文化批判,本次展映将一同回顾这两部新好莱坞时期的代表作,两部影片也曾在同届奥斯卡上同台竞技。
左滑查看更多片单
而在大洋另一端的中国香港,则同样酝酿着一场电影的革新。唐书璇的首作《董夫人》以罕见的女性视角和作者立场一鸣惊人,被选入1969年的首届戛纳导演双周,也被视为香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谭家明的《爱杀》划时代地为香港商业片融入严肃表达。翁维铨的《行规》则给香港类型片带来了纪实基调。三部影片均由香港M+于2025年进行4K修复,将在海影节首次为中国大陆观众集中呈现。
左滑查看更多片单
正如《热天午后》后来被尔冬升翻拍,香港警匪片也对好莱坞产生深刻影响,大洋两岸的浪潮一直彼此回响,迭起前进。致敬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怀旧,更在于理解不同时代间的共鸣,看见电影史并非单线推进,而是一张由无数敏锐者编织而成的复杂网络。而所谓“经典”,也是一种持续被继承、被质询、被重新点燃的力量。
第七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更多展映片单即将公布,期待与海内外影人和影迷一同开启光影之旅,在包容与创造中,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HIIFF
来源:影之青春续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