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浙江省电影创作培训班在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举行,全省各市、部分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负责人、电影制片公司负责人等百余人参与。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然
近日,浙江省电影创作培训班在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举行,全省各市、部分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负责人、电影制片公司负责人等百余人参与。
在为期四天的课程中,多位电影行业专家围绕创作、产业、技术、学术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讲授,激发了学员们更多的创作灵感和行业思考。
培训结束后,潮新闻记者分别与其中四位授课老师聊了聊——包括编剧许渌洋,导演、编剧徐展雄,导演沙漠,以及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副总裁、华人影业总裁、东方梦工厂总裁应旭珺,聆听他们对于浙江电影发展的观察与期待。
许渌洋:编剧培养要回到“实战场”
编剧许渌洋
在课堂上,许渌洋通过《南京照相馆》《孤注一掷》的创作过程,分享了打造精品的方法论。他认为电影是一种深度叙事艺术,要为观众提供视觉奇观和情感价值,并指出行业内仍存在资源错配等结构性问题,创作端亟须降本增效。
许渌洋觉得,电影始终要讲好故事。对他来说,项目吸引他的地方不在于题材或类型,而是故事本身是否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在谈到编剧培养时,他提出编剧是实践型职业,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行业,需要在真实的项目中成长。“只是听听课就太浅显了,真正有效的培养必须是系统性的,让年轻编剧跟着成熟的创作者进行长期实战,不断磨练,才能培养认知,真正形成创作能力。”
这是他首次参加浙江的培训班,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种软性交流非常难得,希望能让大家真正带走一些有用的东西。”
在他看来,浙江很重要的优势在于“科技”所带来的新质生产力,而这可能是未来电影突破瓶颈的关键力量。“电影当下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它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能给观众带来那么多独一无二的观影体验。新的技术能否为电影带来新的增长点,这很关键。”他设想,未来电影不再只是单向、线性的,而可能是交互式、多分支的沉浸体验。
对于更年轻的电影人,他也给出直接的建议:要弄清楚自己在付出什么,又想获得什么,否则很容易在行业里迷失。
徐展雄:电影必须保持与大众的连接
导演、编剧徐展雄
徐展雄结合他导演的电影《荞麦疯长》《革命者》以及待映的新片《四渡》,从影片主题、人物塑造、剪辑制作等不同维度展开分析,指出叙事方式需要不断革新,以应对观众变化和行业挑战。
作为宁波人,徐展雄坦言之前与家乡的链接比较少。去年参加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是他第一次真正融入浙江的电影活动,他表示:“我始终觉得浙江一直有深厚的电影传统。”他也观察到,近年来浙江青年导演的创作更倾向于“文人电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这次参加培训班,又带来了一种不同的感受,“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行业各环节形成真正的共识,但目前‘颗粒度还没有完全对齐’,所以这类培训和交流显得很重要,希望能促进行业的对话与协同。”
虽然拍了不少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项目,但对徐展雄本人来说,他其实更偏爱黑色、悬疑类型,愿意不断尝试新的题材。“我始终觉得,最怕的问题是电影从一种大众艺术滑向被奉之为高格的‘博物馆艺术’,或者说‘电影节艺术’。为了保持电影的活力,不脱离普通观众,我们还是得去拍一些更能与大众达成共鸣的题材。”
谈及浙江电影产业的发展,他特别提到“人才”这一核心问题。他认为应继续加大力度扶持新人,引入新鲜血液:“目前新导演数量远远不够,而要解决电影产业的系统性问题,归根到底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去支撑。”
沙漠:电影到了必须革新的阶段
导演沙漠
沙漠此前曾执导浙江出品电影《我要我们在一起》《不说话的爱》,与浙江有着密切合作。在他看来,浙江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全国前列,与当地主管部门及行业从业者合作,也始终让他感到愉快与舒适。“大家都是为了行业发展尽自己所能,作为创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有很强的安全感。”
此次参加培训班,对他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经验。“我自己是实战型的创作者,说不上授课,只能说从创作出发,分享一些对行业现状的观察和思考。”
在课堂上,他提出,要直面行业现实——提醒同行们“放弃幻想,准备战斗”。他认为,当下创作不应再固守旧有路径,而要把视角从“电影思维”转向“内容思维”,要捕捉时代情绪、要有认知革新。
“重复性的题材和叙事结构,其实已经慢慢的在被观众和市场抛弃了,电影需要更年轻的创作血液。”在他看来,现在行业到了一个“必须探索”的关口,需要真正迈向新的表达。目前沙漠正在筹备新片《无孔不入》,关注网络犯罪议题。
如果有机会在浙江取景或者创作,他则毫不犹豫地表示,一定会拍一个爱情故事,甚至脑子里已经有了画面:“浙江那么山美水美的地方,它孕育出来的是一种美好的感受,充满了浪漫主义。”
应旭珺:未来希望挖掘当代浙江的故事
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副总裁、华人影业总裁、东方梦工厂总裁应旭珺
作为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副总裁、华人影业总裁、东方梦工厂总裁,应旭珺长期深耕电影产业,在刚刚落幕的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华人影业出品的《水饺皇后》《解密》《长安的荔枝》在奖项上均有所收获。
此次培训班上,应旭珺通过详实的数据和行业案例,从创作、营销、观众画像等角度,对电影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系统解析。她的讲授逻辑清晰,信息密度极高,引发学员强烈共鸣。
谈及此次授课,应旭珺觉得课程安排全面,讨论也非常贴近当下,“我们平常都主要在北京工作,这次到浙江来,与地方深入碰撞,我觉得非常及时,也非常有价值。”她表示,浙江不仅有完善的政策体系,而且真正做到了细致入微、落地有效。
作为杭州人,应旭珺虽长期在外,但她对家乡有着深厚情感,“杭州肯定是我心中最爱的地方了,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比拟。”她表示,未来希望挖掘更多属于当代浙江的故事,在浙江深厚的人文底蕴之外,她更被当下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故事所吸引。
对于浙江电影产业的未来,应旭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行业整体承压的当下,对电影公司和制片人会更有吸引力;从横店辐射到全省,加强与地方文旅、政府的协作,吸引更多剧组赴浙江拍摄;营造电影文化氛围,通过展映、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全省观众长期、多元、深度的电影消费习惯。
“我相信,只要把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一套真正的‘组合拳’,浙江电影的整体竞争力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