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杂谈|迷雾视角,悬疑电影常用的叙事方法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0 15:25 1

摘要:悬疑电影的观众对有一类电影会特别喜爱,就是看电影过程中被沉浸式带入,看得云里雾里,到了结局时角色身份揭秘反转,才发现原来如此。

悬疑电影的观众对有一类电影会特别喜爱,就是看电影过程中被沉浸式带入,看得云里雾里,到了结局时角色身份揭秘反转,才发现原来如此。

这类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观影视角不是上帝视角,而是一个局部视角。

我把这类视角起名为“迷雾视角”,专业术语叫做限制性叙事或者不可靠叙事,但是这些名词听起来心中无感,不知道什么意思。

上帝视角,是个全貌视角。这种视角全知全能地把故事全貌和人物身份行为看得清清楚楚。绝大部分电影都是这种视角。例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美国丽人》、《泰坦尼克号》等等。

迷雾视角,是个局部视角。这种视角看不到全局,导演将我们牢牢按在某个角色的视线范围内。我们只能透过他的眼睛看世界,凭借他的认知去理解剧情。例如电影《搏击俱乐部》、《禁闭岛》、《第六感》等等。

于是,观众会在影片中看到各种奇奇怪怪的细节,逻辑经常断连,仿佛置身于一片信息的浓雾中。

迷雾视角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与拨云见日的震撼,是悬疑类电影里最受欢迎的叙事视角。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UPQVJpA1

各种电影各种大师都会在悬疑电影中使用这种叙事视角来制造悬疑感、氛围感和沉浸感。

迷雾视角的开山鼻祖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后来的众多大师都演变出了各种用法。

特别是电影大师大卫·林奇,已经把这种叙事方式升华为个人风格,压根就不想让观众看懂他的电影。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UPRSBH5o

根据我的观影经验,迷雾视角的使用,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主视角和辅视角。

(1)主视角

迷雾视角作为电影的主视角,全程带着观众沉浸式体验。

电影从开始就不在正常理解范围内,导演设计各种埋点,隐喻细节,把电影安排得五迷八晕,观影过程中会看到各种奇怪的人物、语言、行为,直到影片最后谜底揭晓。

这种电影,第一次看迷迷糊糊最后恍然大悟,会引得人会看第二次第三次,然后就会对各种细节特别感兴趣。

例如电影:

《搏击俱乐部》(1999)《第六感》(1999)《小岛惊魂》(2001)《穆赫兰道》(2001)《内陆帝国》(2006)《禁闭岛》(2010)

电视剧:

《迷失》(Lost,2004~2010)《美少女的谎言》(2010~2016)

强烈推荐大家去观看大卫·林奇的《内陆帝国》(2006),挑战自己的观影水平^_^。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UPSPdeJd

(2)辅视角

电影的主视角还是上帝视角,迷雾视角只是电影叙事手法中的辅助视角。

但是很多导演并不会明确告诉你什么时候切换到了迷雾视角。两种视角在电影中途无缝切换,把观众带进迷雾而不自知。

例如:

《美丽心灵》(2001)《沉默的羔羊》(1991)

还有一种迷雾视角的辅助使用比较特殊,就是《楚门的世界》(1998)。这部电影里观众依旧是上帝视角,但是角色楚门一个人是迷雾视角。这部电影是主题立意大于一切,所以叙事视角只是其一个叙事手段。

总之,迷雾视角是一种美妙高明的叙事方法,这种风格的电影就是我们常说的烧脑反转电影。

明知是迷雾,依旧爱不停。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UPTLt9wQ

大伙也来说说,你看的哪些电影采用了迷雾视角?

来源:光影下的秘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