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这部日本影史第二、北美外语片票房冠军的神作,开局还凭着1.46亿预售登顶进口片榜首,首周末狂揽3.73亿刷新日本电影在华纪录,豆瓣8.7分的口碑更是堪称“神迹”。可短短几天就断崖式跳水,从日票房近9000万跌到不足千万,影院里大片空座,个别场次甚至零
全球票房炸到46亿的现象级动画,在中国竟沦落到单日票房不足千万、上座率仅1%?《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的冰火两重天,戳破了进口IP的市场幻觉!
谁能想到,这部日本影史第二、北美外语片票房冠军的神作,开局还凭着1.46亿预售登顶进口片榜首,首周末狂揽3.73亿刷新日本电影在华纪录,豆瓣8.7分的口碑更是堪称“神迹”。可短短几天就断崖式跳水,从日票房近9000万跌到不足千万,影院里大片空座,个别场次甚至零观众,反差大到让人咋舌。
这波遇冷,绝非单一原因作祟。首当其冲的是地缘情绪冲击——日本首相涉台错误言论引发民间抵制,多地出现集中退票潮,文化消费直接被绑上立场战车。再加上“11月20日全面下映”的谣言疯传,非核心粉丝扎堆“赶末班车”,提前透支了后续票房潜力,让本就该回落的工作日票房雪上加霜。
图片来源于界面新闻
但外部因素只是导火索,自身短板才是硬伤。作为系列终章,影片剧情紧接上作,满屏的人物关系和战斗设定,让没看过前作的普通观众直呼“看不懂”,直接把庞大的路人盘挡在门外。而且PG-13级的暗黑风格和激烈打斗,让家长们果断放弃带娃观影,错失了家庭观影这个票房主力。
更关键的是,国产动画早已今非昔比。现在国产片票房占比高达88.48%,《哪吒2》这类作品不仅视效能打,还自带文化共鸣,观众有了更“接地气”的选择,对需要门槛的进口动画自然没那么狂热。一边是全球市场的疯狂追捧,一边是中国市场的惨淡收场,46亿全球票房里中国占比不足10%,地缘政治和市场生态的双重绞杀,让强IP也扛不住。
有意思的是,影片采用中方买断引进模式,版权费传闻高达7000万美元,日本制作方不参与分成,最后抵制造成的损失,其实都落到了国内发行公司和影院头上。这也让舆论分成两派:有人坚持“主权高于娱乐”,有人惋惜“本土企业白吃亏”,争论背后是文化消费与立场选择的复杂博弈。
《鬼灭之刃》的遇冷,给所有跨国IP敲了警钟:再强的口碑和全球热度,也架不住地缘情绪的冲击、自身受众的局限,以及本土竞品的挤压。进口动画想在中国市场站稳脚,不光要内容能打,还得摸准市场脉搏,扛住不确定的外部变量。
你觉得进口IP该如何适配中国市场?欢迎在评论区说说看法。
来源:小鹿探索新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