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误国!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的3位艺人,没有一个值得怜惜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22:27 1

摘要:这三位在央媒公开批评里留下名字的艺人,一个耍大牌,一个碰红线,一个自毁口碑,后果摆在眼前:资源断、账号封、名声塌

这三位在央媒公开批评里留下名字的艺人,一个耍大牌,一个碰红线,一个自毁口碑,后果摆在眼前:资源断、账号封、名声塌

说白了,做艺人先把人做好,台上有光,台下有底线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KUVYE5W

这句老话不是摆设

近来“戏子误国”的话题再次发酵,主流媒体不断强调“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把行业里那些把流量当通行证的人,拉回到规矩里

换句话说,你可以不完美,但不能没边界

先说吴谨言

2018年《延禧攻略》火到发烫,她的团队与央视电影频道约好做采访,场地都敲定了

那天节目组准时到位,灯架一排排竖着,线缆盘成一圈,工作人员站在风里等人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KXPlCk9

结果等来的不是人,而是“换场地”的通知,外加让节目组买单场地费,最后再甩一句“有其他行程”

这是一种什么感受?

像你请客人吃饭,菜都上了,人发来微信说:餐厅换一下,钱你付,我不来了

电影频道当晚发文痛批,她的团队随后道歉

从那之后,她的口碑直线下滑,资源明显缩水

有业内人士提到,曾经找她的剧组开始绕路,怕“沟通成本太高”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KgPN3Ra

截至2025年,她没有再交出能打的主角作品,更多是零散配角和地方商演,存在感几乎被挤到边角

这一段,也许她自己也在反思:红的时候最需要守住分寸,偏偏那天把分寸弄丢了

再说谢孟伟

很多人对他的童年形象还停留在《小兵张嘎》,一张黑白照就能把人拉回暑假午后

可2024年9月的那场直播,让滤镜碎得很彻底

他穿着拍戏的警服道具带货,扣子整齐,肩章发亮,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件衣服的象征意义不是玩笑

警方依法拘留7日,央视的评价很重:毫无底线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Khlfi7Q

之后带货账号被封,另一个平台也只剩两条视频

更扎心的是,他家里的合拍视频被成批删除,家庭账号处在半停更状态

有知情者反映,品牌方不再接洽,线下活动也没声

一个动作,把职业声誉砸穿了底

其实这事一点不复杂:公众人物穿什么、说什么、怎么做,是自己的选择,但也是社会的边界测试

踩到红线,代价不会轻

轮到潘长江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Kj3EDc7

他曾以“长辈”的姿态劝谢孟伟别碰“假酒”,几句肺腑话当时让不少人直点头

可没多久,他自己也下场直播卖酒,很多观众冲着信任下了单,收到货后却对品质直摇头

“潘嘎之交”就这么变成了一个刺耳的梗,贴在他身上,很难撕

平台忙着处理售后,口碑转身急刹车

说到底,带货不是演小品,真真假假,一杯酒能照出诚信的影子

他后来收缩了直播,转去拍些短视频,11月13日还发了和女儿打台球的日常:球台的绿呢有点旧,每次打不进,他就讲一个大道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KldebVQ

可评论区仍是一片“潘嘎之交”的调侃,主流合作也没再起色

要说人情味是有的,遗憾也是真实的

这三段故事其实是一条线:先是把自己捧太高,再是把规则看太轻,最后是把信任用太快

你可以在镜头前闪耀,但不能拿公众的耐心做试验

央视近日的评论把结论挑明:艺人无论名气大小,都要守住法律与道德底线,德不配位,迟早要交账

这话不只说给失手的人,也说给还在路上的人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KnwDe71

有业内人士提到,“流量至上”是乱象的根源,谁火就谁说了算,一时失手就以为能靠热度把问题压过去

可现实是,舆论能造势,不能造德

对比一下翟天临的案例:博士人设塑得满堂喝彩,结果一句“不知知网”把门槛推倒,论文重复率被扒,北电撤学位,北大终止博士后,直到今天也没真正复出

真本事和真品行,是长期主义,不是短跑冲刺

说白了,行业不是没救

主流媒体形成“失德艺人零容忍”的共识,就是把标尺重新立起来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KpOfPvx

过去有些人以为道歉就是万能钥匙,换团队、改包装就能重来

可当观众从“看热闹”转向“看规则”,攒不回来的,是人心

我们也别把事情想得太悲观:每一次公开的批评,都是提醒——艺人是公众人物,公共性来自于责任感,不是红了就自带免死金牌

更具体一点,怎么让这条路走得稳?

第一,尊重流程与合同,别在最后一分钟耍变招;

第二,杜绝越界道具与话术,尤其是涉及法律、职业尊严的符号;

第三,带货要对得起“推荐”的两字,售后要对得起“信任”的两字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Kr7mVfO

这些不是高要求,是常识

常识一旦掉线,观众的耐心就会快速清零

生活里也有很多镜头给答案

采访现场的灯光,一次次试亮又调暗;

直播间的链接,一件件挂上又下架;

台球桌上,父女俩笑着摆好姿势,却始终打不进关键球

这些小细节,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态度

谁都可能失误,但有人会补台,有人只会补妆

真正的修复,不是删视频、关评论,而是把准则重新放回口袋里,随时掏得出来

最后想问一句:你更愿意为谁的努力买单——会在约定时间出现、尊重规则的人,还是总拿流量当挡箭牌的人?

欢迎把你的想法留在评论区,我们一起把讨论做实,不做空话

来源:大眼聊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