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探源 情系中华——中央戏剧学院组织留学生与港澳台学生 赴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展国情教育实践

快播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9 20:46 1

摘要:留学生们则对影片中东西方美学的融合表达印象深刻,“蒸汽朋克风格的仙界场景与水墨意境完美结合,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具备国际视野下的审美吸引力,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质”…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BcDGRa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Eq7OBr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GPpcfc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I6EPcK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KGu6ZW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MlaKIg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PlFwj8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SJwxR6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WIIv5x

光影探源

情系中华

中央戏剧学院组织留学生与港澳台学生

赴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展国情教育实践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b4iOco

秋光映初心,文脉润人心。

近日,中央戏剧学院外事工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策划并组织学院来华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前往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展“光影中的中国故事”国情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国内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这里以13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与4万余件珍贵藏品,成为展现中国文化发展脉络、传递中国精神的重要窗口。活动通过展厅深度研学与主题观影相结合的形式,让学子们在电影艺术与戏剧文化的碰撞中,深化对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hr8ANe

上午十时许,师生一行抵达这座以“场记板”为设计灵感的建筑地标,黑灰基调的主体建筑搭配红、绿、蓝、黄四色功能区玻璃幕墙,既彰显光影艺术的专业特质,也暗含多元文化交融的理念。学子们首先走进“百年历程世纪辉煌”核心展区,从“中国电影的诞生与早期发展”展厅开启国情认知之旅,系统梳理中国电影从1905年《定军山》起步的百年脉络。作为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取材于京剧经典剧目,不仅是中国电影艺术的开端,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展厅内陈列的戏曲道具、早期胶片与放映设备,让学子们倍感亲切。大家驻足于任庆泰70岁时拍摄的照片金属底版前,细致了解这位电影先驱如何以戏曲舞台为起点,用镜头记录时代风貌,开启中国电影反映社会现实、传递民众心声的创作之路。

在“革命战争时期的电影”“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电影”等展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影像、一件件承载记忆的藏品,成为展现中国不同发展阶段国情的生动教材。其中,韩尚义为影片《林则徐》创作的原版场景设计图引发热烈讨论,这份国家一级藏品级的设计手稿,不仅将历史场景与艺术想象精准融合,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定意志。其创作逻辑与戏剧舞台美术设计高度契合,来自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子们,从空间布局、色彩运用到道具细节,既分析电影美术与舞台美术的共通性与差异性,更透过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加深对中国近代以来发展历程的理解。在“电影美术”“传统电影特技”等技术博览区,学子们还体验了布景搭建、灯光调控等互动项目,亲手操作中不仅感受中国电影技术的发展进步,更深刻理解“光影造型”如何成为记录时代、传递文化的重要手段,而这正是中国文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nJRHqr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QvN677b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R5uK5n9

“电影与戏剧本就同根同源,从早期的戏曲电影到当代的影视改编,两种艺术形式始终相互滋养,共同承担着记录时代、传承文化、凝聚精神的使命。”带队教师在参观中表示,“让同学们在博物馆里溯源艺术脉络,既能夯实专业基础,更能透过艺术载体,直观感受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正是开展此次国情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目的。”在“香港、澳门地区电影”“台湾地区电影”展厅,各地影视作品中对传统戏剧元素的运用案例、展现地域特色与时代风貌的影像内容,成为展现港澳台地区与祖国大陆文化同源、血脉相连的生动注脚。港澳台学生与留学生们围绕“地域文化如何影响艺术表达”“中华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传承与创新”展开即兴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力。

午后的观影环节,学院师生在博物馆IMAX巨幕影厅共同观看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这部以传统神话为基底的作品,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技术革新的代表,更通过现代艺术手法对传统神话故事进行重构,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核心价值观。影片通过三维渲染水墨视效再现东方美学,其“元神战斗”段落融合了戏曲武打的程式化动作与现代动画的视觉张力,婉罗的飞天舞则借鉴了古典戏曲的身段韵律,让学子深受启发。同时,影片将“劈山救母”的传统传说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通过杨戬与沉香两代人的命运纠葛,探讨人性与神性的冲突、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这种对经典文本的当代重构,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对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与戏剧舞台上的经典改编创作理念不谋而合。观影结束后,学子们围绕“神话IP的跨媒介改编与文化传承”展开研讨,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美学表达等角度分享专业见解,更深入探讨作品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RB2L90r

来自港澳台地区的戏剧教育专业学子谈到,影片中对传统元素的创新转化令人震撼,“就像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传统戏剧改编,既要守住中华文化的根脉,又要结合当代语境找到与观众的共鸣点,这正是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关键。”留学生们则对影片中东西方美学的融合表达印象深刻,“蒸汽朋克风格的仙界场景与水墨意境完美结合,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具备国际视野下的审美吸引力,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质”,而这正与中央戏剧学院“以艺术促交流、以文化育人心”的国情教育理念高度契合。

活动尾声,学子们在博物馆广场的“光影长廊”合影留念。作为中央戏剧学院国情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实践活动延续了学院“以文化聚人心、以国情铸认同”的传统,通过电影这一国际化的艺术载体,让学子们在专业研学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RHaVQY0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4RMaqvIl

近年来,外事工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每年定期组织国情教育与文化体验活动,从戏剧幻城的沉浸式体验到电影博物馆的专业研学,始终以艺术为纽带搭建感知中国、理解中国的平台。此次中国电影博物馆之行,不仅让学子们领略了中国电影的艺术厚度与技术革新,更通过艺术与历史的交融,让大家在光影流转中读懂中国国情、感受中国精神。正如一位学子在活动反馈中所写:“光影记录时代变迁,艺术传递文化力量,在这里,我们不仅读懂了中国电影,更读懂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未来,中央戏剧学院将继续发挥艺术院校特色,打造更多优质国情教育实践项目,助力学子们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国际视野与深厚中国情怀的优秀人才,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港澳台地区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贡献力量。

文字:宋欣欣

图片:林孝澄、林乐加、阴晓北

排版:宋欣欣

责编:朴春梅

审校:琚萍、陈依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