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金鸡奖无人领奖尴尬了谁?观众的口碑和票房才是根本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6:52 1

摘要:在第 38 届金鸡奖上,拿下最佳美术片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 2》)出现全员无人领奖的情况。这一幕最尴尬的是滞后的主流电影评奖体系,同时也让过度追逐奖项形式主义的娱乐圈陷入反思。

在第 38 届金鸡奖上,拿下最佳美术片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 2》)出现全员无人领奖的情况。这一幕最尴尬的是滞后的主流电影评奖体系,同时也让过度追逐奖项形式主义的娱乐圈陷入反思。

《哪吒 2》以 154.46 亿票房登顶中国影史冠军,豆瓣评分达 8.7 分,还推动了国漫行业技术革新,其探讨的 “自我认同” 等主题具备与真人电影同等的思想深度。

但金鸡奖仅将其纳入最佳美术片这一技术类奖项,使其错失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核心奖项提名,获奖评语也只谈技术不谈内核。这种评价与影片的市场地位、艺术价值严重不符,凸显出评奖体系对动画电影的认知滞后,暴露了自身评价标准与大众审美、市场反馈的脱节,让奖项的公信力受到广泛质疑。

当下娱乐圈不少从业者将奖项当作流量和资源的敲门砖,忙着跑红毯、刷奖项存在感。而饺子团队却推掉 2 亿合约和周星驰的合作邀约,专注打磨《哪吒 3》,连金鸡奖都不愿分心到场。这种对比之下,凸显出圈内部分人追逐的奖项形式主义毫无意义,也让那些为奖项公关、忽视作品本身的从业者陷入尴尬。

在传统评奖逻辑里,动画常被简单归为 “美术设计” 或 “技术展示” 类作品。金鸡奖等传统奖项虽未明确限制动画参评核心奖项,但实际中动画几乎从未进入最佳影片等核心奖项的最终角逐。《哪吒 2》的遭遇并非个例,长期以来国漫作品即便取得巨大市场成功,也难获核心奖项认可,这种滞后的评价体系严重忽视了动画电影的叙事价值与思想深度,阻碍了动画行业的良性发展。

此次金鸡奖上,有网友发现当届所有获奖影片的总票房加起来,还不及《哪吒 2》的一个零头。这种奖项认可和市场表现的巨大割裂,并非首次出现。此前不少小众文艺片虽能斩获多个主流奖项,但票房惨淡、观众寥寥;而一些贴近大众审美、引发市场热潮的商业佳作,却难入奖项评委法眼。长此以往,奖项会逐渐脱离观众和市场,沦为 “圈内自嗨”,其原本具备的行业指引作用也会不断弱化。

当下娱乐圈存在明显的本末倒置现象。部分创作者把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奖项公关、红毯走秀等活动中,而非打磨作品。

反观饺子团队,不仅此次缺席金鸡奖,还早早宣布新作面世前不参加任何公开活动。这种反差揭露了圈内重虚名轻创作的浮躁风气,很多从业者忘记创作本质,沉迷于奖项带来的短期红利,导致优质作品产出效率降低。

无论金鸡奖这样的奖项本身权威性如何,作为一个行业内部的庄严仪式,主要获奖者的缺席也反映了某种程度的行业浮躁和契约精神的缺失。

对于追求长远发展的真正创作者而言,观众是土壤和根本,奖项是锦上添花的果实。失去土壤,一切皆空。

奖项能带来行业内的专业认可和短期资源倾斜,但观众的口碑和票房才是作品持续传播的根基,更是创作者能坚持创作的核心动力,以下数据和案例足以佐证这一点:

《哪吒 2》以 154.46 亿票房登顶中国影史冠军,跻身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前五,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 50 亿,豆瓣评分稳定在 8.7 分。而它获得的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在这样的市场和口碑成绩面前,显得分量不足。这组数据直观体现了观众对影片的高度认可,这种认可带来的影响力,远非一个单一技术类奖项能比拟。

反观一些斩获主流奖项的文艺片,如某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的影片,票房仅 1000 多万元,豆瓣评分不足 6 分,观影人次寥寥。这类影片虽获得行业奖项肯定,但因脱离观众需求,最终只能沦为小范围讨论的作品,难以实现长期的艺术传播和行业影响力。

《哪吒2》缺席领奖的这次事件,恰恰说明了一个强大的IP已经可以“轻奖项而重观众”。但这不应成为一种常态。

一个健康的影视生态,应该是权威奖项因其专业、公正而备受创作者尊崇,而创作者因心怀观众而创作出优秀作品。二者本应相互成就,而非像现在这样,呈现出一种令人尴尬的撕裂状态。(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华文商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