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7日,中国电影市场突发震荡!原定11月22日上映的《工作细胞》真人版、12月6日登陆院线的《蜡笔小新:灼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双双官宣“暂缓上映”,已开启预售的影院紧急启动全额退票,数百万影迷的期待瞬间落空。
11月17日,中国电影市场突发震荡!原定11月22日上映的《工作细胞》真人版、12月6日登陆院线的《蜡笔小新:灼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双双官宣“暂缓上映”,已开启预售的影院紧急启动全额退票,数百万影迷的期待瞬间落空。
更令人揪心的是,刚上映4天票房破3.83亿的《鬼灭之刃: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袭》,被曝11月20日密钥到期后将停止续期,这部票房黑马或提前离场。一场突如其来的“撤档潮”,让日本电影在华上映计划全面按下暂停键。
此次暂缓上映的两部作品,都是国民级热门IP。《蜡笔小新》系列剧场版陪伴了三代人的成长,最新作在日港同步上映后口碑爆棚,原本是年末亲子观影的头号选择,预售票已售出超50万张。
而《工作细胞》凭借拟人化科普的新颖设定圈粉无数,2021年动画版引进时斩获3.2亿元票房,真人版定档仅5天就话题度拉满。据发行方工作人员透露,撤档通知是17日临时收到的,“之前宣发物料都已铺完,影院排片也已锁定,现在只能紧急调整”,至于重启上映时间,对方直言“暂无明确消息”。
除了这两部官宣作品,网传《初吻》《昨日青春》等多部原定年内上映的日本影片已取消档期,新送审的日影项目暂停受理,已过审作品也停止申报排期,整个日本电影引进链条陷入停滞。
北京、上海多家影院证实,原本为《蜡笔小新》预留的影厅已紧急替换为《浪浪山小妖怪》等国产动画,部分影院甚至临时加排《捕风追影》填补档期空缺。
这场“银幕地震”的背后,藏着无法回避的核心导火索——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11月7日,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将武力介入,这番言论严重践踏一个中国原则,引发中方强烈抗议,《人民日报》痛斥其“用心极其险恶、性质极其恶劣”。
而受此影响,正在热映的《鬼灭之刃》票房急转直下,首周末狂揽3.83亿后,上映第三日票房显著下滑,第五日预测仅2000万元,市场热度断崖式冷却。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撤档是发行方的理性避险。“在民众情绪敏感的背景下,影片强行上映大概率会遭自发抵制,前期投入的宣发成本可能血本无归”,影视行业分析师指出,叠加进口审批流程可能收紧的因素,暂缓上映成为必然选择。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内地票房已达455.43亿元,其中国产片占比88.48%,第三次突破400亿元大关,中国市场对进口片的依赖度持续降低,这也让发行方更有底气做出取舍。
舆论场上,网友态度呈现鲜明分化。不少影迷在社交平台流露遗憾:“孩子盼了半年的童年回忆,说撤就撤太猝不及防”“已经约好闺蜜二刷《工作细胞》,现在只能退票”,相关话题#蜡笔小新撤档#阅读量迅速突破3.2亿。
但更多网友表达了坚定支持,“国家主权面前没有小事,电影可以等,原则不能让”的评论获赞超百万,有网友直言“文化交流的前提是相互尊重,触碰底线就该付出代价”。也有理性声音提出,反对错误言论不代表否定文化作品,期待局势缓和后能恢复正常上映。
这并非首次出现类似情况。2012年钓鱼岛争端期间,日本电影曾大规模下架;2015年韩国部署“萨德”后,韩流作品全面受限,历史多次证明,政治互信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没有相互尊重,“文化无国界”便无从谈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并未“一刀切”,《鬼灭之刃》未被强制下架,而是允许放映至密钥到期,这种精准管控既传递了明确信号,也兼顾了市场与观众需求,彰显了理性与底线并重的态度。
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日影的暂时空缺也为国产片带来补位窗口。近年来《哪吒2》《长安三万里》等作品已证明国产动画的商业潜力,此次档期调整后,国产亲子动画、奇幻电影有望获得更多排片资源与观众关注。
而对于日本电影行业来说,中国早已是其海外第一大票仓,2023年日影在华票房达23.1亿元,占进口片总票房的25.9%,此次停摆或将对其全球票房布局造成不小冲击。
截至目前,暂缓上映的日影暂无明确重启时间表,业内预计若中日关系逐步缓和,部分作品可能明年初调整档期;若争议持续,不排除更换发行渠道甚至彻底撤档的可能。
这场银幕暂暗的背后,是主权底线与文化交流的复杂博弈,正如网友所言:“我们热爱优质作品,但更坚守国家尊严,文化可以交流,但不能无底线妥协。”
银幕的灯光或许会暂时变暗,但民族尊严的底线永远明亮。当政治互信重建、尊重成为共识,相信优质的文化作品终将重新相遇。而此刻,我们能做的,是守护底线的同时,也期待着文化交流回归纯粹的那一天。
来源:猪猪爱吃瓜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