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开场20分钟,就是兰迪给你介绍这个工作,有多要命,有多操蛋!
欢迎,
今天是俊俊第3140天硬核不断更分享
这部电影2025年9月在北美上了。
圣丹斯电影节先火了。
豆瓣开7.3分,涨到7.5,再涨到7.7。
这个涨幅很中肯。
因为这大概是今年最被低估,最被冷落的一部黑马作品。
三 级 警 戒
题材是开救护车的——急救员。
他们是第一批到现场的人。也是最先被遗忘的人。
主角叫兰迪,《办公室》里的德怀特·舒尔特,雷恩·威尔森演的。
他是个老兵。不是军队老兵,是急救老兵。
他干了十八年零九个月。
这份工作,大多数人干不满一年。
厉害的人,干不满五年。
兰迪干了十八年。
他是个怪物。
他也是个搭档杀手。
没有新人能在他手下撑过三个月。
他不是故意的——
是这份工作,会击垮人。
电影开场20分钟,就是兰迪给你介绍这个工作,有多要命,有多操蛋!
兰迪见过了这个世界上,
所有,最,恶心,的事。
每天的工作,要么就是跟死状离奇,让人反胃的尸体打交道。
在要么,就是一些精神病,蠢货,以及想要去急诊室蹭饭的流浪汉,
打急救电话,你又不得不去,纯折磨人。
那些精神病,各有各的奇葩,总之电影以极其夸张,却吸引人的叙事手法,
去告诉你这个职业在美国,有多操蛋。
以及美国这个国家,有多操蛋,简直要完蛋。
当然,工作做累了,发发牢骚,
喷一喷工作,喷一喷老板,喷一喷都是世界的错,可以理解。
但是,今天不一样。
兰迪打算辞职了。
他拿到了新工作的offer。他要走了。
所以这是兰迪的最后一次轮班。
一个24小时的班。
早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
这24小时。就是整部电影的剧情。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灾难。
只有一堆烂事。
他有两个搭档。
一个是迈克,一个黑人兄弟,也是个老油条。
目前为止,他是跟兰迪搭档最久的人。
另一个是杰西卡,一个新人。
杰西卡第一天来,她眼睛里有光。
她说:我想来这里救人。
兰迪和迈克,笑了。
这个笑,就是整部电影,荒诞与真实
他受够了。
第一个急救电话,养老院。
有老人呼吸困难。
他们冲过去。
老人躺在床上。身体已经冷了。
兰迪摸了一下。
他死了至少五六个小时了。
男护工在旁边坚持胡说八道:
几分钟前我还检查过,他好好的。
男护工在撒谎——他怕被发现失职。
而女护士长(或者什么的),开始护犊子,开始狡辩,威胁,
因为她也不想背锅。
这是美国资本体制下,养老院的常见烂状,死了半天了,查房护士都没发现,只有事后甩锅,企图甩给急救员。
NO ONE GIVE A SHIT
第二个电话,车祸。
一个酒鬼骑摩托,摔了。
一根棍子,直直插进右眼。
而酒鬼还不知道自己伤的有多严重,毕竟他自己也看不见。
新人杰西卡上去包扎,她只包扎了受伤的眼睛。
兰迪吼她:把另一只眼睛也包起来。
杰西卡不懂,坚持说另一只眼睛没受伤。
情况紧急,兰迪没办法解释,两个人只能争吵。
兰迪以前辈的身份,命令必须包两只眼。
这是经验,是十八年换来的东西。
此处埋下伏笔。
第三个电话,美国总统查理。
他们都认识查理,一个体型庞大的黑人。
他有精神分裂症,每个月药吃完了,就会发作。
发作了,就认为自己是美国总统,开始说胡话。
兰迪和迈克有经验。
他们假装是特勤局:总统先生,我们带你去白宫。
计划很顺利。
但不知道哪个倒霉催的报警,警察来了。
白人警察。黑人嫌疑人。
手放到了枪上。
懂的都懂。
一言不合就准备清空弹夹。
气氛瞬间凝固。
兰迪和迈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不是医疗问题。
这是美国问题。
那个系统:谁是英雄?
电影用黑色喜剧的方式,讲的都是悲剧。
兰迪为什么受不了?
因为这个系统。
1.薪水。
他们是急救员。他们干24小时轮班。
他们的薪水,少得可怜,跟保洁员高不了多少。
拿最少的钱,干最操蛋的活儿。
兰迪去买咖啡。
吧台写着:英雄免费。
兰迪说:我是急救员。
店员说:抱歉,只包括消防员和警察。
他们救人,但他们不是英雄。
他们是隐形的。
2.尊重。
他们把病人送到急诊室。
急诊室的医生,顶着黑眼圈,快崩溃了。
管理层要求医生对待病人要更友善。
但管理层不肯多雇人手。
医生选择把怨气撒在兰迪身上,指责他,挑剔他。
系统在崩坏。
每个人都在朝下面的人吐口水。
3.保险。
搭档迈克的故事。
他妈妈辛勤一生,得了癌症。
她有保险,按时付费。
但保险公司启动了3D流程——Deny, Depose, Defend。
无休止的争论。无休止的扯皮。
迈克的妈妈在等待中,癌症扩散。
她死了。
这个国家,努力工作的人,被坑得最惨。
所以,迈克决定要去考律师,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这也是为什么富三代路易吉刺杀保险公司CEO,被视为英雄,可以上刺客列传。
路易吉的子弹上,就刻着Deny, Depose, Defend。
那个男孩,是压垮兰迪的最后一根稻草
兰迪见过了所有事。
他闻过大脑的气味,他见过被撕裂的脸。
他甚至见过被放在微波炉里死去的婴儿。
他的情绪银行早就已经负债累累。
他早就在心里建了一堵墙。
他看淡了。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
直到那个电话。
一个男孩,打棒球。
球,击中了胸口,和心脏共振。
他昏了过去。
主角三人冲过去抢救。
他们成功了,
男孩恢复了脉搏。
送去医院的路上,男孩很害怕。
他问兰迪:我会死吗?
兰迪,这个老油条,这个硬汉。
他一直很幽默的照顾男孩的情绪,打太极,
同时努力把急救员的工作拉到极致,能做的全做了。
男孩还是很害怕,又问了一遍,我会死吗?
兰迪看着男孩的眼睛。
他撒了谎。
你会没事的,我保证。
兰迪说。
刚说完没多久,送到医院,男孩的心跳,停了。
医生没能把他救回来。
这件事,压垮了兰迪。
不是他的错。
但他无法原谅自己。
他给了男孩一个承诺,他没能兑现。
他背负了这个枷锁。
此后一生,他都会活在愧疚中。
他再也受不了这份工作了,
18年来,无数操蛋的事,无数的死亡,无数的神经病奇葩,无数让人反胃的现场。
兰迪决定辞职。
他经历了这荒诞、疲惫、崩溃、悲伤的24小时。
但他真的会走吗?
为什么还在这里?
为什么还不辞职?
杰西卡问兰迪,你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
兰迪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他没办法真正的拒绝这份工作。
在电影里,用一种近乎地狱笑话的独白,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只有在你快死的时候,才感到活着。
这不是英雄主义。
这是一种使命感。
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说真的,我看了5000部电影电视剧,可以负责的说,极少在美国的作品里,看见这种使命感。
当警报响起,所有人都在逃离。
只有他们,冲向那个地方。
这种感觉,会让人上瘾。
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它把镜头对准了这群人。
它没有神化他们。
它只是说:这是一群凡人。
每一个社会,每一个系统,都有人,在用肉身,对抗一个崩坏的系统。
他们愤怒。他们抱怨。他们想走。
但下一个天亮。
他们还是会回到岗位上。
这部电影丝毫没有任何主旋律,全程都是死状不忍直视的死亡现场,屎尿屁,精神病,插科打诨,脏话连篇。
甚至还有打破第四面墙。
电影以一种非常接近观众的方式,同时加入大量的冒犯,大量的黑色现实,
做到了把一个原本无人关心的故事题材,拍成了精彩的黑色幽默作品。
片子里许多戏份都让人紧张,感同身受。
甚至结局还有一个小反转。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评分还在上涨。
绝对是今年最被冷落,最被低估的黑马作品。
来源:俊俊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