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售才开一天,《狂野时代》就卷走1500万,23岁的易烊千玺刚把金鸡影帝奖杯塞进背包,又要进科幻雨林继续冒险,这速度让还在纠结“流量能不能扛票房”的人直接闭嘴。
预售才开一天,《狂野时代》就卷走1500万,23岁的易烊千玺刚把金鸡影帝奖杯塞进背包,又要进科幻雨林继续冒险,这速度让还在纠结“流量能不能扛票房”的人直接闭嘴。
钱是最诚实的观众。猫眼把数字一刷新,1500万那条红线嗖地蹿上去,像给影院经理打了一针兴奋剂——35%的首日排片直接锁位,同期新片只能跟在后面吃灰。没有情怀滤镜,没有粉丝包场,一张票40块,得真掏手机扫码。有人连夜改海报,把“易烊千玺”四个字放大再放大,生怕观众看不见。这就是市场语言:谁带得动,谁坐C位。
可票房只是前菜,真正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是领奖台上那张还有点婴儿肥的脸。23岁,最佳男主角,金鸡奖历史上最年轻纪录,掰着手指数,上一回这么年轻的“影帝”得追溯到胶片时代。更狠的是,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被提名,前三次《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奇迹·笨小孩》都陪跑,换别人早被嘲“陪跑专业户”,到他这儿却成了“养成系”见证:一年一次,演技条肉眼可见地涨,直到今年《小小的我》把脑瘫少年刘春和扔给他,直接封顶。
刘春和不好演。肢体扭曲、口齿不清,稍一过火就滑向苦情套路。易烊千玺提前几个月混进康复中心,跟患者一起吃饭、做复健,观察他们怎么拿勺子、怎么摔跟头、怎么自己跟自己生气。拍一场楼道摔倒的戏,他拒绝护具,说“疼才对”,结果膝盖磕成调色盘,后期老师省了得做特效。这种“笨办法”让屏幕前的医学博主都发微博:肌肉张力、说话气息像极了我病房里的孩子。专业认可,比粉丝彩虹屁硬核一百倍。
于是有了颁奖夜那一幕:他攥着奖杯,话筒举到嘴边,却只挤出一句“我会继续努力”。台下明星鼓掌,屏幕外却有人划走:又是官方套话?可细想,除了“继续”,他还能说什么?流量标签撕掉一层还有一层,只有作品能当漂白剂。四年四提,他像把“努力”两个字熬成老火汤,终于让评委先尝出鲜味。
《狂野时代》来得正是时候。毕赣的科幻雨林、时间循环、长镜头,一听就很“文艺+冒险”,按理说是小众buff叠满。但预售曲线告诉影院:别端着了,观众要的就是易烊千玺+舒淇的混搭。文艺片导演碰上进击的流量,碰撞出的火花把排片表烧出一个洞。有人担心类型太绕,怕观众看不懂就骂街;也有人赌定:有他在,至少年轻观众愿意给90分钟,只要第一口能咽下去,后面就能慢慢回味。赌局已开,1500万只是筹码,真正的输赢要看上映后第一波口碑能不能稳住。
更值钱的,是他给同龄演员打出的样板。同一代还在古偶里打转、靠滤镜磨皮时,人家已经走完“偶像—提名—影帝”三级跳,留下一串角色名单:小北、韦一航、景浩、刘春和……每一个都踩在真实地面上。市场最残酷的地方在于:机会只给第一次,抓不住就掉档。易烊千玺用四年告诉同行:别急着赚快钱,先让演技配得上流量,票房和奖杯自己会说话。往后制片方找90后扛戏,第一个想到的不再只是“有流量”,而是“有易烊千玺”——这五个字,等于给投资人发定心丸。
当然,也有人酸:年轻影帝,能扛多久?文艺片拿了奖,转头去拍商业科幻,是不是要“下凡”捞钱?可细看路线,他每一步都在踩跷跷板:商业片积累观众缘,文艺片磨演技,两边来回倒腾,反而把路走宽。比起一头扎进艺术影展再无声息,或者锁死在古装IP里消耗人气,这种“左右互搏”才是聪明打法——先让观众认识脸,再让观众记住角色,最后用角色把脸忘掉,彻底成为故事里那个人。
接下来一个月,影院走廊会挂满《狂野时代》的海报,预售数字还会往上涨。是泡沫还是真火,上映第三天见分晓。对易烊千玺而言,奖杯已经翻篇,他得再次钻进毕赣的镜头,去证明:影帝不是终点,只是入场券。观众其实也不复杂:演得好,就买票;演得烂,就吐槽。市场永远用人民币投票,下一次,1500万还能不能翻倍,得看他能不能把科幻少年演出新的疼法。
流量会老,角色不会。只要下一次出场,他还能让人忘了“易烊千玺”这四个字,只记得角色本身,那这条上坡路就还远没到顶。至于围观的人,与其争论流量配不配,不如先买票进场——毕竟,亲眼验证一个年轻人把奖杯变成起跑线,这种热闹,错过挺可惜。
来源:勇往直前的暖阳qGds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