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电影里面的赵氏,电影中为什么屠岸贾非要把赵氏一族灭门?(屠岸贾这个人,是《史记》中所记载的人物,《左传》中无记载。)
突然刷到陈凯歌导演拍摄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赵氏孤儿》。
但今天我想写的不是影评,而是这部电影背后的历史背景。
下面我就捋一捋,这部电影到底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一度权势滔天的赵家,为什么就陷入了这样一场灭族之祸?
下宫之难
说到电影里面的赵氏,电影中为什么屠岸贾非要把赵氏一族灭门?(屠岸贾这个人,是《史记》中所记载的人物,《左传》中无记载。)
那我们就把时间拨回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晋国,说一说这赵氏是个什么情况?
说起赵氏,就要从晋文公重耳的“王子回家记”开始,在重耳在外流亡的19年里,有一个大臣就不得不说,那就是赵衰,这么多年,他和介子推,狐偃等一干忠臣陪着重耳东奔西走,始终不离不弃。
在重耳登基称王后,曾经跟随他的众人都被他重用,得到了他们应有的赏赐和地位。
看到这里,不禁有人会问,你讲这么多,跟要讲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别急嘛,让我先铺垫铺垫。
赵盾
赵衰有个儿子,叫赵盾,父亲身居高位,赵盾一开始就身处朝堂权力斗争的核心当中。
晋国在晋文公去世以后,赵衰这些老臣的权势越来越大,大到作为一国之君的君主都难以驾驭。
而赵盾,在父亲赵衰这些老臣都去世以后,硬是靠着自己的权谋之术,排除异己,把那些反对他的大臣,杀的杀,驱逐的驱逐,就这样稳坐上了国家的二把手“中军将”的位置。
虽说是国家二把手,但在这个时候,赵盾说的话可比国君的有用的多,晋国已经开始陷入了公卿专权的困境,赵氏专权的体系正式形成。
公元前601年,赵盾去世,(电影中赵盾是和赵朔一道,都被屠岸贾杀死,当然,这些都是剧情需要嘛,赵氏灭门,是发生在公元前583年,各位自酌就行)
按理说,他的位子应该传给他的儿子赵朔,却偏偏传给了弟弟赵括(此赵括非战国时期纸上谈兵赵括)
赵括
但是放眼整个赵氏,弟弟赵括的政治能力不及赵盾一分。
终于,在公元前597年,晋楚之间在邲(今天的河南衡雍)打了一仗,赵括带领的晋国军队被楚庄王带领的楚国军队打败,让晋国失去了霸主地位。
也正因为这一仗,让一直想把代表公卿的赵家拉下马的晋景公找到了一丝机会。
晋景公
晋景公(就是电影中那个阴阳怪气被虫子毒死的国君,但历史上,就是他暗中主导了这一切,电影中死的那位国君,我觉得应该是晋灵公,虽说晋灵公不是赵盾亲手所杀,而是他的弟弟赵穿,但后世史书把罪责算在了赵盾身上,后面要说的另外一位主角屠岸贾,就是晋灵公的宠臣。)趁机扶植其他家族上位,栾家和郤家,从此,灭亡赵家的推手之一栾书闪亮登场。
2、栾书的杀机:
公元前587年,栾书接任中军将一职,按理说,中军将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面子里子就不必说了,他一跺脚,整个晋国都会抖三抖的主,到了赵家这里,就变成了无名小卒。
栾书
赵括愣是没把栾书放在眼里,这不得不让栾书心里很难受,他把赵家视为最大的威胁,心里仇恨的种子早已种下。
而赵括这个人,也是一手把赵氏推进深渊的罪魁祸首之一。
邲之战,晋国战败,赵括不知耻奋勇,反而还以赵氏家主的身份大肆鼓吹赵家的各种功绩,来掩盖自己的过错。
全然把赵氏推到了整个朝堂的对立面。
借此机会,栾书一直在暗中壮大自己,拉拢盟友,最出名的,就是郤氏。
栾书和赵家的明争暗斗,一直延续着,但是给赵家致命一击的,源于赵氏的一桩丑闻。
3、庄姬为儿子赵武某大宗:
这桩丑闻,就是庄姬与赵婴齐(赵朔的叔叔)私通。
庄姬,晋成公之女,晋景公的姐姐,赵朔的原配夫人。
赵庄姬
虽说看上去是因为赵朔死后,庄姬耐不住寂寞和赵婴齐的私通。
但我觉得更本质的是,庄姬是给自己的儿子谋地位。
电影中的庄姬戏份不多,为保全儿子性命,不惜自杀谢幕。
但据史书记载,庄姬这人,还是有点东西的。
赵盾死后,地位没传给嫡长子赵朔,而是传给弟弟赵括。
这就直接导致了赵朔一脉从此由大宗地位跌落至小宗,大小之分,高下立判。
这就导致了庄姬的不服与不满,再加上赵朔死后,这孤儿寡母的,在赵家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虽然私通之名已经落实,实则她是想在家族内找一个帮手,借此恢复赵武大宗地位。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收威胁,赵括借此机会驱逐了赵婴齐,因为庄姬是晋景公的姐姐,不敢动她和赵武,只能让庄姬带着儿子回了娘家。
嗅到机会的栾书这下来了精神了,他一方面和郤氏一起做搜集伪证,一方面和庄姬接触,一起密谋。
终于在公元前583年,庄姬向自己的弟弟晋景公告密,说赵括要谋反,栾书和郤氏有拿出他们精心准备的“证据”作证。
“谋反”这种行为从古至今都是重罪,更何况自己的亲姐姐和两家器重之臣一起告发,这让晋景公虽然表面为喃,实则心里面早已乐开了花?
这下扳倒赵家可是名正言顺了,就这样,在晋景公和栾书等家族的联合下,赵氏一族几百口人被灭门。
只有身在皇宫的庄姬个赵武得以幸免。把持晋国朝政四十多年的赵家轰然倒塌。
史称“下宫之难”
赵家灭门事态平息之后,韩家家主韩厥出面替赵家求情,由赵武继承家主之位和家业,晋景公同意。
“下宫之难”,是君权和卿权博弈中的一次胜利,但其中牵扯着诸多复杂的利益,到春秋末期,晋国朝政还是把持在“六卿”手中,最终还是导致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局面。
来源:音乐唱歌技巧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