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映前就已经预售过亿,打破《灌篮高手》在中国的进口动画片预售纪录,全球票房更是高达6.3亿美元,一举拿下日本影史亚军。
今天的电影院终于热起来了。
单日票房破亿,明天光是预售票房就已经有8000多万。
而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成绩竟然是两部进口片带来的。
一部,是日本动画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城篇》。
上映前就已经预售过亿,打破《灌篮高手》在中国的进口动画片预售纪录,全球票房更是高达6.3亿美元,一举拿下日本影史亚军。
而本片在中国的预测票房有6亿,足以可见这个IP的含金量。
另一个,也同样是大IP。
——《惊天魔盗团3》
作为犯罪电影中最特殊,最具有风格的系列。
《惊天魔盗团》在2013年的第一部后就一鸣惊人,成为好莱坞不可多得的新IP之一。
后来的第二部虽然稍显逊色,但也拿到了1.7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在中国更是有6.37亿。
光是说起片名,我想读者脑海里就已经浮现“卷西”杰西.艾森伯格悬停雨滴的帅炸镜头。
时隔九年时间,《惊天魔盗团3》终于来了。
这么长的时间也没有稀释观众的期待,即便已经隔了一辈人,即便好莱坞电影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竞争力,即便院线市场已经萧条许久...
但《惊天魔盗团3》来到中国后,还是发生了一个小“奇迹”。
截止到发稿前,《魔盗团3》首映日票房4012万,而媒体预测给出的最终成绩是3.92亿。
虽然比不上第二部,但差不多4亿的票房,对于一部好莱坞电影来说,已经证明这个IP在中国观众心中的含金量了。
可票房好,不代表口碑好。
《魔盗团3》的评论区虽然不至于全员差评,但也几乎都是2、3星。
不管是新观众还是老粉,都给了不出太好的评价。
甚至一些第一时间看完本片的观众,更是不顾任何人的眼光,直接给出了“大烂片”的定论。
怎么回事?
难道这个IP都翻车了吗?
本来,我是对这个系列信心满满的。
毕竟风格独一份,再加上好莱坞最近翻车这么严重,我相信再怎么整,也不可能把这个IP毁了。
但看完后,我服了。
看完《魔盗团3》我的第一反应是:
好莱坞编剧大罢工是真的!
我要举报这部电影的编剧,根本就是吃空饷!
先说优点。
首先,本片对于老粉还是负责任的。
作为暌违9年的回归之作,《魔盗团3》的主角团来了一次大集结。
第二部中,女主艾拉.菲舍尔因为怀孕无缘拍摄,这才换成了丽兹.卡潘,而到了第三部,不只是首发阵容全部回归,丽兹.卡潘也登台,凑成了五骑士。
再加上三位新人,光是主角团队就有足足8个人。
还有饰演反派的《消失的爱人》裴淳华,阵容很强大,加量不加价。
然后,就没有优点了。
众所周知,《魔盗团》系列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是在常规犯罪电影中加入了魔术的元素。
主角的犯罪方式介于现实与玄幻之间,既充满想象力,又能通过合理解释找补回来,
令观众脑洞大开,畅爽至极。
而第二点,电影剧本的完整度很高。
尤其是第一步,从舞台上的魔术,到台下的故事推动,基本上五分钟一小反转,十分钟一大反转。
无论是小魔术还是大舞台,小情节还是大段落,都在试图颠覆观众的常规思维,结局更是打通了一切逻辑,令人汗毛直立——
“原来FBI的笨,是故意装出来的?”
可以这么说,整部电影就是一场魔术,骗了所有观众。
第二部虽然逊色,但也仍然有“悬停雨滴”“催眠传送澳门”“卡牌传递长镜头”的高能段落,周杰伦的出场也为电影增色不少。
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主角够“装”。
男的帅,女的靓,魔术炫酷,逼格拉满。
装对了,这就是帅,
而这种帅能直接激发观众的荷尔蒙,像一杯碳酸饮料,虽然没营养,但爽就对了。
而到了第三部——
这哪是《魔盗团3》,根本就是《敢死队3》!
以往的电影中,好歹还有正派、反派、警察、和魔术揭露师四分阵营,每个角色也都有各自的诉求甚至是多重身份,信息量给的非常足。
而本片的剧情,简单到用一句话就能讲完:
新旧两派魔术师合作,在两次行动中打败了“消失的爱人”。
就完事儿了!
甚至没有什么铺垫,开场上两部的男主就跟原队友吵翻了,然后率领新成员三人,一同对付裴淳华饰演的钻石商人。
没有任何诉求,只是因为她帮军火商洗黑钱,劫富济贫就对了。
单薄的动机就像是过家家,而在行动过程中,老队友陆续登场,凑成了8人小队。
可这种豪华的人数之下,整部电影竟然没有一处像样的魔术设计,以往的每部电影好歹都会有令人记忆深刻的魔术舞台,或者瞒天过海的犯罪设计。
而本片中,即便我刚刚走出影院,却根本想不出一点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模拟场景骗反派套话?
这不就是《碟中谍》吗?
用大货车在路上玩套娃?
这不就是《速度与激情》吗?
而剩下的也几乎都是什么投影仪、镜反射......这些已经演了10多年的老套路。
甚至电影中最经典的长镜头,到这一步竟然改成了8个人的小魔术展示。
一人表演一个小节目就结束了,精彩程度甚至不如随手搜索的短视频魔术合集。
电影里所有的魔术都缺乏新意,像是中年人刚刚学会了几句网络术语,就着急跟儿女炫耀——
“蓝瘦香菇!厉害了,我的哥!”
而渲染整部电影的结局大反转,仍然是好莱坞亘古不变的伐木累。
观看过程中,不止是我,整个电影院都死气沉沉,哀声连天,甚至听到了几声呼噜。
太尴尬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就连单纯的“装”都没人了。
单薄的剧情,乏味的魔术设计,被削弱的老主角——
这一切也都是为了向新人让步。
电影的第一场魔术看似是四骑士,实则为三个新人的身份伪装,一开场就明牌告诉观众:
我要培养新人了。
而随着新人入场,五位老魔术师几乎被沦为了背景板。
以往精彩的读心术、偷术、逃脱术的精彩结合荡然无存,成了三个新人复制标准特工犯罪片的无聊套路。
甚至片中有一场戏,五位老牌魔术师被困在玻璃囚牢中,竟然都没有了逃脱方法听天由命。
以往偷天换日的传说人物,今天竟然差点被几块玻璃板要了命?
最后愣是靠女主用钻石戒指慢慢磨的方式,一点点抠出了个裂缝,这才狼狈逃出来。
为了塑造新人,何必把几位老人整的这么狼狈?
这还没完,
摩根.弗里曼刚出场后不久就被龙套打死下线了,甚至所有戏份都在一个场景中。
“绿巨人”马克叔更离谱,
作为贯穿一二部的主要人物之一,这次竟然只在结尾露了个面,演员录了个vcr就结束了。
老一辈不是下线就是客串,要么就是能力大削,把舞台都留给了新人。
这还叫什么《惊天魔盗团3》,跟《特别行动》一样搞个衍生系列不好吗?
纯给老粉递刀子?
走出影院,我不禁开始回忆前两部中的经典情节——
舞台上,四骑士隔空偷光了法国银行,又在现场随机找出路人留下印记。
而这一切,早就是他们在半年前已经在铺垫催眠了,巴黎的银行场景更是在脚底下1:1复刻,这才实现了隔空抢劫的名场面。
这也是魔术精彩的地方,看似天马行空,实则是背地里近乎偏执的“笨”方法。
就像在片中被反复提及的魔术师shlike。
他有一个魔术,随机寻找路人,在得到对方的签名卡牌后,随便在路边的一棵树里竟然找到了已经和树融为一体的签名卡牌。
而事实上,shlike早在20年前已经得到了他的签名照并放在了树里,
苦等20年,只求这一场表演。
魔术师能用20年前制作一场魔术,可电影里,编剧却不愿意耗费脑细胞,来制造一场更精彩,更丰富的魔术情节。
当创作者开始懒惰,那观众能看什么呢?
《惊天魔盗团》的失败,也是整个好莱坞的失败。
——全文完。
来源:得得电影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