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近千名观众见证了七部特殊短片的首映。这七部作品全部由AI技术生成,出自一群85后至95后的青年导演之手。从畲族神话到庄周梦蝶,从历史传说到科幻寓言,这些作品在展现惊人多样性的同时,更引发一场深层思考:当AI能够轻易实现任何视觉
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近千名观众见证了七部特殊短片的首映。这七部作品全部由AI技术生成,出自一群85后至95后的青年导演之手。从畲族神话到庄周梦蝶,从历史传说到科幻寓言,这些作品在展现惊人多样性的同时,更引发一场深层思考:当AI能够轻易实现任何视觉奇观时,电影创作的核心究竟何在?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王红卫评价道,这些短片风格的多样化令人惊喜,其视听语言的成熟度远超预期。他认为七部短片在类型、风格、视觉呈现和文本结构上展现了惊人的多样性,包括二维、三维动画,以及写实、历史、奇幻等多种风格。七部短片探索了远超七种的可能性,这种集中、高效的探索在传统电影制作中是难以实现的,对于业界理解AI工具(特别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工具)当前能达到的艺术水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些作品的平均制作时间不足百日,成本仅为传统影视制作的几分之一,却实现了“影视级质感”,完成了一次对传统工业流程的靠拢和看齐。
01 困境:青年导演的“三重门”与电影语言的桎梏
青年导演的困境,不仅在于资源,更在于表达空间的萎缩。在高度商业化的市场中,某种成功的“电影语法”会被不断复制,导致镜头语言、叙事节奏乃至美学风格趋于固化。
导演胤超曾拿着《河水东流又往西》的剧本寻求投资,这是一部旨在捕捉南方山村与一线城市不同地域气质,呈现时代质感的类型作者电影,其极致美学和生猛叙事在传统框架下被视为“高风险”。他坦言:“有很多很好的作品,最后因为不符合主流类型片的叙事节奏和视觉风格,无法在当下拍出来。”
《河水东流又往西》(导演:胤超)
这种固化,本质上是对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其探索精神的消磨。导演祝新渴望影视化马克·波罗与忽必烈对话的宏大场景,这需要构建充满象征意味的历史空间。但在传统制作中,此类题材对美术、服化道及后期特效的要求极高,成本壁垒让充满个人印记的作者表达举步维艰。
02 破局:AI作为“电影语法”的创新之路
即梦AI的青年导演计划,为青年创作者提供资金与流量的同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AI作为一种全新的“制片工具”,正在重塑电影的创作链条。
1. 技术平权:从“重工业”到“桌面电影”的革命
最大的变革在于,AI将导演从庞大的物理制作中解放出来。导演陈小雨的体验极具代表性:过去一个5秒的复杂特效镜头,需要经历概念设计、三维建模、灯光渲染等漫长流程,耗时可达15天。而现在,通过AI生成,每天能迭代产出10个高质量镜头,效率提升超百倍。
《珍贵的脏》(导演:陈小雨)
这意味着一部作者电影的美学风格,不再需要巨额资金来支撑。导演可以像作家运用文字一样,直接“书写”影像,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桌面电影制片革命”。
2. 美学突破:类型片边界消融与视觉语法创新
AI的贡献远不止于降本增效,它更是一场美学上的松绑。七部短片呈现出迥异的类型探索:
《畲战》(导演:蓝天)融合了民族志纪录片的考究与奇幻类型片的视觉冲击,AI精准复现了畲族服饰纹样与图腾符号,并构建出充满东方神秘主义的异界景观。
《畲战》(导演:蓝天)
《大梦》(导演:曾赠)则打破了线性叙事,其多重宇宙的视觉化堪称一部心理现实主义短片。AI无缝衔接了现实、记忆与幻想的画面,镜头语言在手持纪实感的晃动与超现实主义的稳定之间自由切换,外化了角色的心理时空。
《东方既白》(导演:祝新)利用AI对光影和材质的强大模拟能力,营造出类似历史史诗片的宏大氛围,同时又赋予其一种诗歌意象的朦胧美,实现了对传统历史片写实语法的超越。
3. 工业验证:构建“高概念、轻资产”的新制片模式
项目验证了一套可行的新流程:导演核心创意 -> AI视觉预演 -> 快速迭代修改 -> 最终成片。这套模式将电影制作中最不可控、最耗时的中期拍摄与后期制作阶段极大简化,使“导演中心制” 回归到最纯粹的创意层面。
即梦AI这次与青年导演的合作,预示着这种模式可能被系统性地引入青年电影人的培养和扶持体系中,为中小成本艺术电影和类型创新提供可复制的路径。
03 案例深潜:AI如何参与具体电影语言的构建
让我们从电影本体的角度,审视AI在具体创作中的角色:
《珍贵的脏》(导演:陈小雨):AI作为“物理动画师”
这部以毛绒兔子为主角的童话风格短片,探讨了“独特源于经历”的生命哲思。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让虚拟角色拥有可信的物理存在感,AI在此化身为一位技艺精湛的“物理动画师”。影片最突出的细节是主角毛绒兔子在运动时,耳朵会随之自然甩动。这种基于物理规律的、充满弹性的动态,彻底摆脱了以往CGI或AI动画中常见的“掰骨骼”般的僵硬感。
导演陈小雨提到,此次创作他甚至没有绘制分镜表,而是采用了一种“边拍边改词”的即兴工作流。这种模式使得AI更像一个可以实时响应的动画师团队,导演的任何灵感火花,都能被快速视觉化并投入测试。这种高度互动、快速迭代的创作关系,极大地解放了导演的试错空间,让创作过程回归到对感觉和节奏的本能捕捉上。
《老妈的心愿》(导演:小文&晓丹团队):AI作为“表演”的捕捉者
该片挑战在于呈现母女间微妙的情感流动。AI被用来生成角色细微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替代了传统表演中难以精准控制的部分。例如,一个欲言又止的眼神、一个下意识的手部动作,AI可以根据指令进行无数次微调,直至完美捕捉到那种“尽在不言中”的东方情感表达,服务于影片含蓄内敛的剧作风格。
《老妈的心愿》(导演:小文&晓丹团队)
《海豚的故事》(导演:影视飓风团队):AI作为“美术与制景团队”
这部科幻寓言短片,反思了技术发展下的人性选择。其视觉构建的核心在于创造一个既真实可信又充满象征意味的近未来世界,AI在此承担了高效且懂行的“美术与制景团队”的职能。
片中涉及全球多地场景和大量群演的设定,在实拍中是天文数字的成本。AI的价值在于,它将原本依赖庞大物理资源的“制景”工作,转化为一种基于想象力的“生成”过程。导演无需再受制于实地取景的可行性与预算,可以完全专注于世界观的构建与叙事本身,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平权”。
《大梦》(导演:曾赠):AI作为“剪辑”的预演者
影片涉及大量现实与梦境交织的转场。AI可以快速生成多种转场方案(如匹配剪辑、跳切、淡入淡出),导演可以直观预览不同剪辑节奏带来的心理效应,从而在剧本阶段就完成“视觉化分镜”与“节奏预演”。这使AI成为了叙事结构的解构与重建工具。
《大梦》(导演:曾赠)
《河水东流又往西》(导演:胤超):AI作为“时空调度师”
胤超的这部作品直面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主题,其核心挑战在于将抽象的时间流逝和空间变迁视觉化。AI在此扮演了关键的“时空调度师”角色,严格的方位逻辑,在传统实拍中需要繁复的场面调度才能实现,而AI却能精准无误地执行,使物理空间的方向性与片名及时代变迁的寓意形成巧妙呼应。
《东方既白》(导演:祝新):AI作为“美术指导”与“灯光师”
祝新需要构建一个既真实又富有哲思诗意的历史空间。他通过指令,要求AI生成具有“湿壁画质感”且“光影对比强烈”的场景,AI据此输出的画面,直接奠定了影片的视觉基调。这相当于一位全能的美术指导和灯光指导,将导演的抽象美学概念瞬间转化为具体的视听元素。
《东方既白》(导演:祝新)
《畲战》(导演:蓝天):AI作为“动作设计”与“特效团队”
作为一部奇幻短片,其中的动作场面和法术特效是核心看点。蓝天通过AI,设计出根植于畲族文化的独特动作风格和特效形态,避免了传统武侠或魔幻大片的套路化呈现。AI在这里扮演了动作设计和特效团队的角色,实现了文化特色与视觉奇观的统一。
《畲战》(导演:蓝天)
04 行业生态重构:从“资源博弈”到“创意竞争”
AI技术正在重塑行业的竞争基础。当技术门槛降低,竞争将更聚焦于故事的原创性、概念的独特性、美学的前瞻性以及导演的综合艺术修养。电影产业可能从依赖资本规模的“资源博弈”,转向以人才和创意为核心的“创意竞争”。
如今国内的一些电影节陆续开办AIGC单元,有的甚至可以收到超3000部参赛作品,充分证明了技术普及激发的创作热情。青年创作者张恩博指出,AIGC让不善社交的导演也能独立完成创作,“作者电影” 的内涵因此变得更加纯粹。
然而,挑战与反思并存。目前的AI生成在镜头运动的连贯性、角色表演的细腻度、物理逻辑的合理性上仍有缺陷。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影像风格的“塑料感”或“同质化”,如何驯服AI,使其服务于独特、作者性的表达,而非被海量数据所代表的主流审美同化,是每一位创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海豚的故事》(导演:插座君)
05 未来展望:AI是新的“摄影机”,导演仍是“持镜者”
电影的每一次技术革命,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都拓展了其艺术边界,但从未改变其核心——人的情感与思想。AI可以看作是继数字特效之后,又一强大的“镜头”,它能捕捉以前无法想象的画面,但掌控镜头方向、赋予画面灵魂的,依然是镜头后的那双眼睛和大脑。
蓝天导演也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他表示:“之前很多AI影片大家觉得不好是因为创作者把AI放在人前面了,他们太想把这个工具用好了所以很刻意;但好的创作者是以自己想说的故事、想做的创作是原点,至于AI,就是工具,一切都是影像化‘我’想表达的故事”。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陈卓也指出:“最重要的仍是那个向机器发出指令的大脑,以及那颗渴望讲述故事的心”。对于青年导演而言,AI带来的终极礼物是自由。导演蓝天表示,AI让“导演不再是神秘工种,小众题材也能快速落地,让创作者和同频观众的连接更紧密”。这种连接,打破了工业壁垒,让电影回归到最本真的沟通本质。
未来的电影图景,必将出现具有AIGC独特美学的作品。AI没有淘汰导演,而是淘汰了固步自封的创作模式。当最有想法的头脑开始熟练运用这台强大的“想象力引擎”,中国电影的新故事与新的电影语言,才刚刚开始书写。
来源:月影星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