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时光网曾经的伙伴严蓬,希望天堂里有电影院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3:47 1

摘要:11月10日下午,朋友圈被一条只有二十字的讣告刷屏:那个最懂科幻电影的人,说走就走了。

11月10日下午,朋友圈被一条只有二十字的讣告刷屏:那个最懂科幻电影的人,说走就走了。

消息来得太突然。

三天前他还在更新《阿凡达》幕后设定,七天前刚把卡梅隆厚达六百页的随笔译完最后一章,十年前他借给同事的《银翼杀手》蓝光还没还。

死亡通知像一记闷棍,把所有人打回原地——原来电影圈也会塌房,塌的是那种没人热搜、没人打榜,却默默托住你青春的精神角落。

严蓬,网名电子骑士,纸媒黄金时代最值钱的科幻线编辑。

2003年《环球银幕》销量冲顶,他包办的十页深度稿被读者撕下来贴墙;2010年时光网流量破亿,他写的《三体》视觉化猜想单篇破两百万阅读。

后来杂志没了,网站卖了,他跟着项目四处漂泊,却把每一次裁员当成换战场:翻译、策展、办论坛、给新人改稿,零片酬也干。

有人替他算账,十五年下来,经他手落地的科幻活动超过两百场,倒贴交通费近二十万。

数字摆出来,不少同行愣住:原来真有人把热爱当饭票,还吃得津津有味。

他最后一条豆瓣标记停在11月6日,片名《阿凡达:火与烬》,状态想看。

点进他的主页,三千多部观影记录,平均分3.5,苛刻得像老修表匠。

可现实里,谁把稿子写砸,他第一时间私信:节奏松了,回去补个反转,别泄气。

温柔到近乎木讷,是所有人对他的最大公约数。

去年泰山幻想文化大会,暴雨冲垮外棚,嘉宾堵在半山腰,他脱下外套盖设备,自己淋成落汤鸡,还回头安慰志愿者:没事,科幻片里比这大的场面多的是。

那天过后,圈里流传一句话:可以骂甲方,不能骂老严,他真跟你急。

翻译卡梅隆自述,是他最近七个月的生活重心。

出版社只给五万预算,他嫌机器翻译味同嚼蜡,干脆一个人扛。

早上四点起床,先翻三小时再去上班,晚上回来对照技术术语表逐字校,光脚注就写了四百多条。

书稿交出去那天,他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键盘字母被磨到发白,像被岁月啃过的墓碑。

有人问他图啥,他回得慢:让国内观众知道,好莱坞不是只有爆炸,还有对技术的敬畏。

简单一句,把铜臭味扇得粉碎。

他的离开,让影评人这三个字重新被打量。

热搜天天挂明星片酬,却没人算过一篇深度稿能改变什么。

严蓬留下答案:2008年他用一整版解析《瓦力》,次年影片引进票房翻三倍;2019年他把《流浪地球》幕后故事写成万字长文,导演郭帆转发说“这是给中国科幻的一封情书”,影片最终票房46亿。

数字背后,是一个写字的人把冷门片子推成全民话题,再把红利分给所有人。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观众不是傻子,只是缺个领路人。

现在领路人熄灯,观众还在原地,手里攥着没用完的电影票。

有同事翻出他2012年写给自己的信:如果四十岁前还没写出《2001太空漫游》级别的影评,就回老家教书。

信纸末尾,他画了一枚小小的骑士头盔,像给自己盖下的邮戳。

今年他刚好四十,书没回成,人先一步离场。

追思会定在11月12日,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不放哀乐,循环播放《银翼杀手》片尾曲。

门口不摆花,观众带一张电影票根即可入场。

那是他最后的心愿:把告别拍成一场放映,让眼泪暗场亮起后,变成继续前行的力气。

有人统计,过去十年,国内每年离世的中青年影评人平均不到两个,却足以让一个小众圈子失去方向。

严蓬的账号停在11月9日,粉丝数九万八千,评论还在涨。

最高赞留言只有七个字:谢谢你带我入坑。

底下回复整齐得像队列:因为老严,我学了物理、考了北电、进了特效公司、娶了同样爱科幻的老婆……屏幕外的我们突然明白,写字的人也会死,但字不会。

那些被他点亮的选择,正在更多城市生根发芽,像一场无人认领的接力。

接下来,科幻大会还会继续,新人还在投简历,影院每天排新片。

只是再没人凌晨两点回邮件,耐心指出你第三段节奏塌了;再没人把限量版模型借你拍片,还叮嘱别刮花;再没人把翻译费原路退回,说留着买电影票吧。

行业少了一个螺丝,机器仍在运转,却发出不一样的声响——那是提醒:当热爱被当成流量耗材,总有人在暗处坚守,直到守成永恒。

如果你今晚刚好有空,不妨挑一部老片重看。

片尾字幕滚完别急着关屏,想想是谁把这部片子递到你面前。

也许是一个穿格子衬衫的大哥,说话慢条斯理,笑起来眼角有褶,像被岁月打磨过的胶片。

他把钥匙交给你,自己先退场,却留下整座影院。

灯暗下,音乐起,飞船冲出银幕那一刻,请替他说完那句没来得及出口的话:看,前面就是光。

来源:聪明的光束1W8U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