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概原因,不外乎烂片率高、票价畸高、短剧和短视频冲击,甚或是年轻人不爱看电影了等等因素。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电影市场的萧条肉眼可见。
大概原因,不外乎烂片率高、票价畸高、短剧和短视频冲击,甚或是年轻人不爱看电影了等等因素。
具体就表现为,影院空置率惊人,许多电影上映即溃。
港片受到的冲击,更尤其让人触目惊心。
甚至这给人一种感觉,被喊了几十年的“港片已死”,在下一刻就或将成现实。
但笔者以为,这其实有某种误读。
就如或即将上映的典型港式商业电影《内幕》,恐怕并不为多方看好,然又有没有可能,这将是整个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的转折一战?
还请少安毋躁。
香港电影的历史,大家都很清楚。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港片开始突破单片百万票房的桎梏。
而后凭着李小龙、许冠文、成龙、许冠杰、周润发、周星驰等代代巨星,跨四个十年,一路冲高至六千万票房大关,也有郭富城、古天乐和黄子华,先后打破香港华语片影史票房纪录,迄今已来到1.42亿的单片体量。
以一城而言,这足堪恐怖。
经历零零年代的十年衰微过后,港片借助内地市场,步步走强,以《寒战》为始,截止《怒火·重案》,是谓“后黄金年代”。
然自《无双》之后,除了一部《九龙城寨之围城》尚可,其余港式商业类型片,就几乎尽皆品质崩塌。
好片已难求。
但另一个问题不可不见。
自《明日战记》之后,舆论对于港式商业电影尤其苛责。
比如《风再起时》节奏沉闷,《断网》警察线形同虚设、洗钱手段语焉不详,《扫毒3:人在天涯》空有场面,叙事混乱,《爆裂点》一味斗狠,逻辑薄弱,《潜行》人物动机和情节毫无逻辑,《金手指》是香港仔的旧梦。
也还有一部《临时劫案》,被抓住“泳池交易”一段的略微混乱,大做文章。
这些评价不能说不对,也确实切中了诸片的要害。
只是不该“一棒子打死”。
这种“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极端态度,当然就有问题。
笔者一向说,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同属华语电影分支,二者因历史和环境因素,有不同的走向和特征。
上述对港片的批判,在“有道理”之外,实则完全忽略了,香港电影的“娱乐”特性。
纵然这些年,内地电影在商业票房上迭现奇迹,但认真说起来,如果以“娱乐性”来评价,始终赶不上香港电影的步伐。
很简单,就一个警匪类型片,内地电影人就无从驾驭。
再者,近年来内地票房大爆的电影,除了《流浪地球》、《长津湖》和《南京照相馆》这种主旋律类型片之外,就是夸张喜剧,就连《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在神话和动作的外壳之下,注入了颇多喜剧元素。
所以总体来说,内地电影的娱乐性,其实颇为不足。
而当电影“不好玩”了,观众如何愿意入场?
说到“好玩”,就恰是港片强项。
不如进一步来聊聊,什么叫做电影的“好玩”。
从李小龙的传奇、成龙的诙谐与搏命、李连杰的飘逸和甄子丹的实战,到许冠文的冷幽默、周星驰的无厘头和周润发的江湖气,再到郭富城的诡谲、酷帅与万变,以及张国荣的不羁、刘德华的街头英雄和梁朝伟的内敛。
电影类型来说,包括动作、喜剧和警匪等大类。
这是香港电影。
徐峥和黄渤的冷幽默,沈腾和马丽的北派喜剧、王宝强的夸张闹腾和吴京的硬汉风格,就是大致的主流。
论及电影类型,大致是喜剧、主旋律、话题和特效工业等等。
这是内地电影。
话到此处。
笔者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看出点什么来。
长期以来,网络上有颇多关于内地电影和香港电影的纷争,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恰如诸多粉圈争斗恶状。
但实际上,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非但并不是死敌,虽有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却也呈现出一种,各有所长的“互补”之状。
当观众看厌了枪战、动作和警匪,可以转头去看看硬科幻和北派喜剧,而当看厌了主旋律和闹腾喜剧,又如何不可以去看看港产的警匪类“都市童话”?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近年来一直萎靡不振的港星成龙,突然凭一部《捕风追影》大破十亿票房,恰好正是得益于,港式商业电影在内地市场的稀缺。
有没有道理?
而当下是一种什么局面?
港片被骂到“奄奄一息”,到了“不敢拍”地步,内地电影市场上的港式商业电影,已经近乎“绝迹”。
当电影市场失去平衡,当观众口味得不到调剂。
萧条就如期而至。
说回《内幕》。
台前幕后阵容,已经不俗。
导演麦兆辉,虽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才出道,但早在1993年,就在陈木胜电影《天若有情Ⅱ天长地久》,他就与梁柏坚一起,在里面当副导演了。
三年后,梁柏坚找到郭富城拍《浪漫风暴》,一炮而红,而麦兆辉则时隔三十年,才将《内幕》的剧本给到郭富城。
这实在可谓命运的嗟叹。
说起来,自陈木胜导演去世之后,香港影坛就甚少见到走“刚猛”路线的导演了。
恰巧,麦兆辉其实正是其中一个。
演员方面,以郭富城领衔,配搭任达华、吴镇宇和方中信。
郭富城不但是“五大巨头”之一,本身也经过《风云雄霸天下》、《寒战》、《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战》和《无双》等港式商业大制作的验证,甚或能单核支撑起《临时劫案》这种典型港式小制作商业片。
又经多年锤炼,早已踏足香港影坛顶级演技派殿堂。
正适合做先锋大将。
而以配戏来讲,任达华、吴镇宇和方中信这三人,算是香港影坛相当稳健的存在,甚少有可能会失分或者崩塌。
这个组合,几乎无可挑剔。
最后来看看题材。
估计会有人说,警匪、律政和黑钱,这不是老掉牙的港片题材吗?
不好意思,上文笔者所言“都市童话”,正伏笔在此处。
物以稀为贵。
这看似劣势之处,却说不定反而是否极泰来的转机,如前所述,当观众看厌了主旋律、闹腾喜剧和各种励志,就不能喜欢去看看“都市童话”?
很有可能。
若是好片,就不该被辜负。
请畅所欲言。
来源:唐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