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7号,票房231万,排片16%,结果只贡献了14%的票。同天,《铁血战士》首日503万,《龙女仆》动画都把它按在地上摩擦。网友齐刷“意料之中”,我点进去看,满屏冷漠,像参加一场提前知道结果的葬礼。
“威尼斯拿奖那天我刷到热搜,心里咯噔一下:这片子完了。”
11月7号,票房231万,排片16%,结果只贡献了14%的票。同天,《铁血战士》首日503万,《龙女仆》动画都把它按在地上摩擦。网友齐刷“意料之中”,我点进去看,满屏冷漠,像参加一场提前知道结果的葬礼。
这片子我提前看过,小厅里加我才七个人。辛芷蕾在雨里哭到干呕,我右边的大哥刷手机,左边的小姐姐全程补口红。散灯一亮,保洁阿姨冲进来喊“没有彩蛋,快走”,人群呼啦啦往外泄,像逃难。那一刻我就明白:再好的演技,也救不了没人想看的题材。
它讲的是中年夫妻破产、出轨、女儿抑郁,全是生活里想逃开的破事。“像被领导拉去加班,不加钱。”她回:“懂了,不约。”——这就是大多数观众的真实反馈。
宣发还迷之自信。赵丽颖、杨幂包场20场,通稿吹“半个娱乐圈打call”。可明星再多,跟普通人有啥关系?票钱55块,我干嘛不去喝两杯喜茶?更别提它3月拿奖,拖到11月才上,冷档期+冷题材,双重降温,直接埋进土。
有人说:艺术片活该小众。我不同意。去年《爱情神话》也文艺,票房2.6亿;前阵《头脑特工队2》讲情绪,一样卖爆。差别就在:人家把“疼”包进糖纸里,《日掛中天》把糖纸撕了,直接给你看血淋淋的伤口。观众不想买单,再正常不过。
最惨的是辛芷蕾和张颂文。演技被夸出花,却带不动票房。影院经理亲口跟我讲:“观众问这片谁演,一听名字就‘哦’,然后去买《鬼灭之刃》。”——在短视频时代,认脸比认演技更快,没有百亿光环,就只能接受“叫好不叫座”的宿命。
我不同情片方。他们把所有筹码押在“获奖”两个字上,忘了普通观众进影院只想喘口气。生活已经够苦了,谁还要花两个小时再看陌生人离婚?艺术可以高冷,但商业放映就得遵守市场逻辑:要么给爽点,要么给泪点,最好再给点希望。一样都不给,那就别怪大家用脚投票。
今晚临睡前,我刷到辛芷蕾的采访,她说“观众认可才是最珍贵的奖杯”。我点了个赞,顺手查一下排片——明天只剩早场10:30,票价19块9,还送爆米花。我退出页面,打开购票软件,买了《铁血战士》的夜场。人各有病,我的药方是血浆和爆炸,不是婚姻窒息实录。
文艺片想活,先学会尊重观众。把故事讲得像个故事,别总把苦难当勋章。否则下一次,连热搜都懒得给你眼神。
来源:星眠观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