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影书写现实 《不该停止的追问》看片会获赞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1:23 1

摘要:聚焦反性骚扰议题与女性权益保护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不该停止的追问》,日前在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举办媒体看片会。这部历时六年打磨的作品以真实案例为创作基底,以类型化叙事为表达载体,深刻探讨职场文明构建与社会正义实现等核心命题,自项目启动以来先后获得浙江省委、杭州

聚焦反性骚扰议题与女性权益保护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不该停止的追问》,日前在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举办媒体看片会。这部历时六年打磨的作品以真实案例为创作基底,以类型化叙事为表达载体,深刻探讨职场文明构建与社会正义实现等核心命题,自项目启动以来先后获得浙江省委、杭州市委及杭州余杭区委三级宣传部门认可,入选省、市、区三级文艺发展基金重点扶持项目。

电影《不该停止的追问》以职业女性王遥(李梦 饰)抑郁后离奇死亡事件作为叙事切入点,通过其妹妹王菁菁(柴蔚 饰)执着追查真相的历程,逐层揭开职场光鲜表象下的复杂生态,尤其聚焦长期被遮蔽的性骚扰问题。影片在构建紧凑悬疑节奏与强烈戏剧张力的同时,始终坚守对现实生活的深切观照,充分展现出创作团队对社会议题的敏锐洞察力与艺术转化能力。

在观影后的交流环节,该片导演年世亚分享了创作心路。他坦言,最初投身该项目源于对题材本身的关注:“从商业属性来看,这一题材受众范围相对较窄,且内容呈现的尺度较难把握,因此许多大型影视公司在缺乏明确盈利预期的情况下选择回避。我们团队也曾有过犹豫,但制片人传递的创作理念令我坚定了信心。他提出,电影的商业价值固然重要,但更应承载社会责任——若影片上映后能为社会进步带来哪怕微末的推动作用,所有付出也都极具意义。这种人文情怀促使我沉下心来,与团队共同完成这部作品的打磨。”

对于影片的艺术表达与价值传递,媒体代表给予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影片价值导向清晰明确,导演摒弃了对女性受伤害场景的过度渲染,转而以克制、理性的叙事方式,将创作重心从“呈现伤害”转向“引导抗争”,最终落脚于“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实践指引,为观众提供了兼具情感共鸣与实用价值的参考。在叙事结构上,影片采用“全员入局”的创作手法,使主要角色均与核心事件形成紧密关联,人物关系与事件脉络相互交织,既强化了故事的戏剧张力,又巧妙融入悬疑元素,有效提升了观众的剧情代入感。

影片通过王菁菁的“追凶之路”,具体展现了受害者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对抗不公。“我们也希望鼓励观众能从对受害者的‘情感共情’转向对‘维护权益、反抗伤害’的实际行动中来,这便是影片拍摄的初衷。”年世亚补充道。

近年来,侵害女性合法权益的相关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该停止的追问》的创作与上映,不仅是一部影视作品的诞生,更承载着提升社会文明素质、推动性别平等的时代使命。

编剧吴东在交流中透露,影片的创作灵感源自其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在深入了解相关情况后,他发现性骚扰并非个例,进而萌生了通过影像传递社会关切的想法。为确保内容的真实性与细节的丰富性,创作团队在筹备期间收集整理了100余个典型案例,并与部分有相似经历的职场人士进行深度访谈。

以影像为媒介叩问时代良知,以艺术表达推动社会进步。媒体代表认为,这部影片兼具电影艺术的感染力与文艺工作者的社会担当,影片直面女性遭遇性骚扰时的困境,通过主角的不懈追问传递出“对性骚扰不妥协、零容忍”的鲜明态度,引导公众正视相关社会议题,使“不该停止的追问”在光影世界中形成强烈回响。同时,与会媒体评价,影片成功在类型化叙事与社会关怀之间找到平衡——既保留了商业电影应有的观赏性,又彰显了现实主义题材的思想深度。

据悉,《不该停止的追问》将于11月21日在全国院线正式公映。影片虽未上映,但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关话题的网络讨论量与留言数已突破10万次,众多网友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身职场经历与思考。不少网友表示,期待这部电影能如一束光,照亮被忽视的角落,为构建更加文明、平等的职场环境注入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周超

来源:北青热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