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制作,改编自潮汕作家王杏元的小说《绿竹村风云》。编剧没有照搬原著,而是聚焦贫苦农民天赐的婚姻与人生波折,以小切口展现解放前后潮汕农民在封建压迫与时代变革中的生存状态,剧情里收租、逃荒、买卖婚姻等情节,都贴合当时潮汕乡村的社会现实。
1983版《天赐》的拍摄紧扣潮汕地域特色,改编自本土小说,还深入乡村实景取景,力求还原时代风貌。
影片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制作,改编自潮汕作家王杏元的小说《绿竹村风云》。编剧没有照搬原著,而是聚焦贫苦农民天赐的婚姻与人生波折,以小切口展现解放前后潮汕农民在封建压迫与时代变革中的生存状态,剧情里收租、逃荒、买卖婚姻等情节,都贴合当时潮汕乡村的社会现实。
剧组为呈现真实的潮汕乡村风貌,选择在广东饶平饶洋赤棠的新彩楼取景拍摄。这里的土楼、绿竹环绕的村落等场景,不仅契合剧情中“绿竹村”的设定,其朴素的建筑风格也让影片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镜头里的农田、民宅等画面,都最大程度还原了那个年代潮汕农村的生活环境。
影片拍摄时融入了不少当地民俗元素。比如剧中呈现的乡村婚俗场景、农户劳作的传统方式等,都贴合潮汕本土习惯。而且演员在台词处理上尽量贴近潮汕口音的普通话,避免了浓厚异乡口音出戏,让本地观众更有代入感,也让外地观众能直观感受潮汕乡村的生活氛围。
饰演男主天赐的马崇乐是北影厂演员,他褪去都市气质,精准演绎出天赐的憨厚善良与隐忍,进组前就提前到取景地饶平农村体验生活。他跟着当地农户下田耕种、干农活,学习农具使用方法,皮肤被晒得黝黑,还刻意减重贴合角色的贫苦状态。饰演夏兰的普超英也观察潮汕农村女性的言行举止,模仿她们温婉又坚韧的神态,以及日常劳作时的动作姿态,让角色演绎更接地气。比如面对错配的寡妇立才妈时的愤怒,以及最终选择包容的转变都很自然。饰演夏兰的普超英等演员也深入揣摩角色,将潮汕女性的坚韧与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员们的表演没有刻意雕琢,契合农村角色的质朴感。
影片拍摄于80年代初,彼时社会对封建陋习的反思与对婚姻自由的倡导是热门思潮。剧组在拍摄中着重刻画了买卖婚姻、封建宗法束缚等现象,最后以天赐和夏兰在新婚姻法保障下终成眷属收尾,既让剧情有情感落点,也传递出突破封建枷锁、追求幸福的时代理念,容易引发当时观众的共鸣。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