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交叉学科,“艺工融合”发力!北京电影学院探索光影+科技新范式

快播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6:38 1

摘要:近年来,北京电影学院积极探索学科前沿,持续推进“未来影像学”交叉学科平台建设,致力于用影像赋能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光影+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化学反应?

如何持续推进学科交叉与“产学研”协同?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新媒体平台

“首都教育”推送了最新报道——

近日

第二十四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ISFVF)

开幕式在北京电影学院顺利举办

主创师生们齐聚一堂

共同见证影展开幕

本届影展共收到了来自全球

105个国家和地区的3401部作品

72部佳作入围国际学生竞赛单元

搭建了一个融合实践、展示、竞赛

和交流的国际化平台

作为首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北京电影学院始终牢记电影报国初心

将办学实践融入国家战略

和首都发展大局

学校积极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

加快构建“光影+科技”

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持续推进学科交叉与“产学研”协同

以多样途径赋能“中国影都”建设

探索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特色之路

交叉学科布局,“艺工融合”发力

近年来,北京电影学院积极探索学科前沿,持续推进“未来影像学”交叉学科平台建设,致力于用影像赋能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未来影像学,是基于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打造包括未来影视及网络视听、未来文旅展演、未来舞台、未来游戏等不同领域的新形态影像。

学校联合并融通“艺术学+工学+设计学”学科优势,充分释放其在艺术创作、技术赋能、产业管理、文化发展、融合传播、学术体系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数字人拍摄实践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学校迅速启动了“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建设,2024年先后成立AI影像科学与艺术中心、科学与艺术研究院,获评首批北京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高校,在AI作品、AI场景应用、影像标准、专利成果等方面形成了系列成果。

与此同时,各院系结合自身特色,同步推进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教师AIGC数智化教学能力培训工作坊,初步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全球妇女峰会“凤穿牡丹”长卷数字演绎展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家书”沉浸式视听影像

“衣脉千年・数智焕新”中国传统服饰与数智演绎展

紧跟时代呼唤,搭建科创平台

近年来,北京电影学院还积极开展有组织的技术攻关,研发了图形建模、虚拟现实、虚拟制作、智能影棚等多项技术,构建了“智能影像生产平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建设有“未来影像学”重点实验室,从电影行业实际应用需求出发,从电影创作生产的具体环节入手,搭建中国影像数据库,建设“影视-科技-文化”研究基地,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

虚拟摄影棚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广电局、清华大学、国家大剧院、北京邮电大学等单位,积极开展“人工智能+中国审美”影像数智化研究。通过将中华美学精神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AI工具深度嵌入影视教学,提升学生对中国审美价值的自主认知与表达能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影像教育体系。

北京电影学院申报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遴选名单

在深化产学研融合的路径上,学校取得了一系列关键进展:与海淀区合作建设未来影像大模型实验室,研发中国影像垂类模型;与华为合作,搭建中国影像数据库;联手抖音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创作“光影绘中国”系列影像作品……这些扎实的成果,共同标记了电影学院在校企协同创新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AI视听产教融合实验室

“北京电影学院—坦博尔”未来影像实验室

艺术院校既要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具有国家情怀、国际视野

和专业素养的高层次影视人才

也要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

发挥引领作用

积极参与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

来源: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