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弑父与恋母情结:弗兰肯斯坦的自我救赎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2 17:19 1

摘要:我很理解为什么有人觉得这版《弗兰肯斯坦》太过漫长,它不像想象中那么猎奇、诡诞,也没有抽丝剥茧、层层反转的剧情,它更像是在娓娓道来代际创伤与自我救赎,吉尔莫·德尔·陀罗将玛丽·雪莱的原著拉入了心理深渊,用暗黑而浪漫的老练手法雕刻出一副颇有人情味的怪物肖像。

我很理解为什么有人觉得这版《弗兰肯斯坦》太过漫长,它不像想象中那么猎奇、诡诞,也没有抽丝剥茧、层层反转的剧情,它更像是在娓娓道来代际创伤与自我救赎,吉尔莫·德尔·陀罗将玛丽·雪莱的原著拉入了心理深渊,用暗黑而浪漫的老练手法雕刻出一副颇有人情味的怪物肖像。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童年生活在父亲利奥波德的阴影之下,他的父亲意味着权力与理性,掌管着秩序,也掌管着生命。维克多的母亲克莱尔,是那抹温柔而脆弱的光,她因难产殒命,倒在了父权建构的生命秩序下。母亲的逝去,构成了他一生之殇;而父亲的凝视,则构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内心恐惧。他无法原谅父亲,也无法原谅这个让他失去爱的世界,他决心打破规训,重写命运,创造生命,成为主宰自然的造物者。可惜啊,“创造生命”这一疯狂的愿景,并非出于崇高的理想,而是一种病态的代偿。

陀罗将精神弑父拍得像一场漫长的噩梦。

维克多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却反手一刀刺穿了父亲的世界观。他反叛的不仅是道德,更是“生命神圣”的父权叙事。他想超越那种由父亲制定的关于谁生谁灭的秩序。但命运的残酷之处在于:他所做的一切,都使他成为另一个利奥波德。他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他复活了怪物,却拒绝付出爱与责任。

至于怪物,某种程度上也是维克多的倒影——他既是维克多的儿子,也是维克多压抑自我的具象化。维克多以为自己打破了父权,实际上他化身为父权的另一执行人,而他直到弥留之际才意识到这一点,他请求得到原谅,两人和解之时,维克多完成了弑父与自我救赎。或者说,弑父的终点其实是弑己。

陀罗对于恋母情结的表达,始终是暗流涌动的。

克莱尔之逝,令维克多被困在母亲缺席的伤恸中,他怀念母亲,渴望母亲。他的爱慕对象——同样由米娅·高斯饰演的伊丽莎白——几乎就是母亲的复制体:同样的眉眼、声音、甚至手势。维克多对她的迷恋,带着病态的熟悉感,那是一种回到母亲怀中的错觉。面对伊丽莎白的决绝拒绝,维克多进一步陷入疯狂。眼看着伊丽莎白为了保护怪物倒在自己枪下,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控制欲已入疯魔,他的爱如火,只会将爱人烧成灰烬。

维克多的一生,可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怪物的人生,在片尾方才开始,他伸出手拥抱阳光,真切感受着存在的意味,这是维克多为数不多教会他的一件事。

#推荐一部好电影[话题]# #弗兰肯斯坦[话题]# #吉尔莫德尔托罗[话题]# #奥斯卡伊萨克[话题]# #米娅高斯[话题]# #电影解读[话题]# #电影美学[话题]# #审美积累[话题]#

来源:深洞HolePalac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