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惨淡口碑炸裂!《一战再战》用荒诞,照见西方社会裂痕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5:04 1

摘要:观众的评价更是分裂到极致,有人说这是电影爱好者的福音,镜头和调度都绝了;也有人直呼三观震碎,花钱看了场“美国人的自我调侃”,纯属浪费时间。

《一战再战》8.2分票房遇冷,巨婴革命与西方迷茫,看懂的人都沉默了

《一战再战》在内地上映7天,豆瓣评分冲到8.2分,票房却只有2500多万。

一二线城市的影院还能看到排片,三线及以下城市很多影院干脆没给它排期。

观众的评价更是分裂到极致,有人说这是电影爱好者的福音,镜头和调度都绝了;也有人直呼三观震碎,花钱看了场“美国人的自我调侃”,纯属浪费时间。

带孩子进场的家长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影片里的成人场景和大量脏话台词,让他们觉得被海报和预告“欺骗”了。

这样的反差不是没道理,这部片子本身就和咱们熟悉的商业片不一样。

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之前的作品,比如《木兰花》《大师》,都是拿奖拿到手软,但票房始终不温不火。

《一战再战》延续了他的风格,门槛确实不低,说它是烂片不公平,但想让所有观众都买账,显然也不现实。

影片里所谓的“革命”,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群巨婴的无理取闹。

小李子饰演的鲍勃,本来被不少人期待是主角光环拉满的角色,结果一出场就是颓废、苍老又臃肿的样子,完全没有传统革命者的热血。

他所在的“French75”组织,干的事儿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组织骨干迪娅,出身“革命家庭”,嘴上喊着革命口号,实际做的全是破坏事儿。

打恐吓电话、抢银行、装炸弹,还打着“解救”墨西哥非法移民的旗号搞事情。

更荒诞的是,她能在漫天烟火中跟鲍勃纠缠,转头又跟“敌人”洛克乔一夜风流,怀上孩子后不管不顾,继续投身她的“革命”。

这群人根本没有明确的信仰,革命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

没有这个名义,他们好像就不知道该怎么活。

这让我想到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那些左翼运动,嬉皮士文化、反战口号里的“人性解放”,到后来的全裸骑行,很多时候都是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

迪娅的结局早就注定,她杀害银行保安被捕后,没怎么抵抗就全盘供出了同伙,其他成员也跟着纷纷交代。

本来想把重点放在她的“革命热情”上,但后来发现,这群人的忠诚度比纸还薄。

他们以革命之名破坏社会秩序,伤害无辜的人,最后身陷囹圄就出卖同伴,说白了就是自私又懦弱。

鲍勃的遭遇多少有点让人唏嘘,爱人出轨、组织背叛,他只能独自带着迪娅的女儿薇拉隐居。

这一养就是十余年,曾经怀揣热血的青年,变成了不修边幅、在生活里挣扎的中年人。

这样的转变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冲击力,也让所谓的“革命”显得更加虚妄。

洛克乔这个角色算是影片的意外亮点,西恩・潘把这个乖张又悲催的男人演得活灵活现,甚至抢走了小李子不少风头。

他是职业军人,严格执行国家意志,却又有着和身份不符的审美倾向。

为了加入白人至上的圣诞冒险家俱乐部,他刻意隐瞒和迪娅的过往,甚至调动特警去捉拿自己的亲生女儿薇拉,就怕这段经历影响自己入会。

影片里的社会冲突其实很直白,非法移民与特警的对峙,黑人修女会在枪口下乖乖下跪,薇拉身边的LGBT朋友最后还出卖了她。

这些情节看着荒诞,却真实映射了美国当下的社会矛盾。

种族问题、移民争议,这些年一直困扰着西方社会,影片只是把这些矛盾集中在了架空的时空中。

洛克乔最后没能如愿加入俱乐部,毁容后的他想用谎言蒙混过关,结果被俱乐部用毒气杀死,尸体还被焚化,仿佛这样就能完成“净化”。

这个结局充满了黑色幽默,也狠狠讽刺了那些极端右翼群体的虚伪。

他们追求的归属感,本质上就是排除异己的自私。

鲍勃和薇拉的关系转变,是影片里为数不多的温暖。

青春期的薇拉对这个名义上的父亲充满抵触,鲍勃也看不顺眼女儿身边的朋友。

但在躲避追捕的过程中,鲍勃为了救薇拉挺身而出,在女儿反复质问“你是谁”时,他给出了最坚定的答案,从养父真正变成了亲爹。

薇拉最后读到了母亲迪娅留下的信,信里有母亲的期望,也有父亲的宽容。

上一代的荒诞与迷茫,最终没有传递给下一代。

影片没有给出“普通人如何在社会冲突中生存”的明确答案,但这种留白反而更真实。

如今的好莱坞还没走出“后正确时代”的迷茫,很多影片刻意追求“多元化”,实则全是政治宣传。

《一战再战》不一样,它没有刻意讨好任何群体,而是用俯视的姿态,呈现了那些虚妄的理想和盲目的激情。

它在北美票房口碑双丰收,但在国内难破圈,核心原因就是需要观众了解西方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

搞不清那些背景的观众,自然看不懂片中的左翼为何如此奇葩,也理解不了角色的行为逻辑。

但抛开这些文化差异,影片传递的内核其实很简单:世界越割裂,人们越焦虑,就越容易被平凡的坚守打动。

鲍勃十几年如一日抚养薇拉,这种看似没有“激情”的付出,反而比任何革命口号都更有力量。

并非明智之举的极端反抗,没有信仰的盲目跟风,最终只会走向毁灭。

而成熟的标志,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坚守责任、珍惜身边人。

《一战再战》或许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它敢于揭露西方社会的迷茫与虚伪,这种勇气就值得肯定。

毕竟在当下,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电影,已经越来越少了。

来源:念寒尘缘

相关推荐